发新话题
打印

【怀念】【诗词鉴赏】 清明柳垂介子推 精华 推荐

【怀念】【诗词鉴赏】 清明柳垂介子推 精华 推荐

清明柳垂介子推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一条苍龙腾飞长空,驰骋寰宇天下。它的后面有五条小蛇紧随其后,跟着它遨游。它们为它的腾飞尽到了辅助的作用。苍龙回到了家乡,其中四条小蛇得到了甘霖滋润。另一条蛇感到羞愧,将老死在乡村。
这是春秋时晋国人介子推在回到阔别十九年的家乡后,面对国君重赏其他一起共患难的同僚,而唯独没有自己时,写下的诗篇。虽未纂于诗集,却见于《吕氏春秋》。读来怆然有觉,甚感冤悯。同僚皆达,而独此人有恩不加,却将独没于乡野。
时值清明,山西介休绵山。烈焰冲天,满山焦土。山下人嘶马叫,呼声如潮。一棵硕大的柳树下,介子推丝毫不理会呼喊的声浪,也不躲避肆虐的山火,毫不畏惧地用身躯遮挡着疯狂扑来的火魔,掩蔽着母亲不受灾难。柳树无语,默默垂下了头,同他们母子一道承受着这场生死灾难。大火无情地吞噬了母子俩的身体,连同那棵昂扬、悲哀的大柳树。
介子推是晋国的一名大臣。因晋献公宠幸骊姬,而骊姬侍宠欲让己子奚齐继位,便设计使晋献公杀掉公子申生,并欲加害二公子重耳。重耳被逼逃离晋国,流亡他乡。介子推与其他四人一同跟随流亡。这个期间,重耳先后遭到其父、兄的追杀,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此恶劣的生存境况下,其他四人都先后离开了重耳,唯独他忠贞不渝,不离不弃。在逃到卫国时,一位随从偷光了银钱,为避追杀,只好没入深山。饥寒交迫,行乞农夫,且被羞辱,重耳几乎饿得晕死。介子推为救重耳,就于深沟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剜下一块肉,同采摘来的野菜一起煮成汤。重耳食后方得苏醒。得知食乃推肉,大为感动,声称如做了君王必当厚报。
流亡19年后,历尽千幸万苦和人间折难,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他重赏当年追随他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却未向其请赏,而是回到家乡侍奉老母。临行前写下了这首诗。邻居解张为之鸣不平,将此诗写成书信夜间悬挂于城门之上。
晋文公见此书后,猛然醒悟,立即派人寻找介子推,欲加封赏。可使吏回报人不可寻。介子推获悉晋文公寻找,便带着母亲连夜奔往绵山躲避,决不奉召。文公得知,便亲率人马前往绵山。
绵山硕大,蜿蜒绵亘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寻觅。侍从献计三面烧山,留其一面,待其自出。文公因而烧山。烈焰燎焦,遮天蔽日,三日方熄。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场景。
晋文公默默地注视着匍匐在树下焦黑的遗体,从不屈的白骨上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他截下一段柳木,做成木屐,以示怀念。第二年,晋文公亲往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垂绿千条,迎风轻舞。文公敬重地摘下一枝,编成柳圈置于顶上,即将柳树赐名“清明”,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同时下令,这天全国不生炊烟,尽食凉点,以示纪念。
古人曾有尽忠尽孝之说,又有“忠孝难两全”之语。在朝为官,当为事主忠心,辞官返乡,自是奉孝而还。前生尽忠,后生尽孝,是古时男人丈夫的愿想,也是仁人君子的美德。想那介子推前生忠心事主,在君主危难深重之时,割股相救,把一个“忠”字推向了极深处。在他心里,骊姬乱政,王室正统就是重耳,重耳就是祖国的象征。尽管他的观念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愚昧,但他确实也是简单地把对祖国的深情热爱,表象化为对重耳的追随。简单的,也往往是最深层的。也许正是这种最简单的表象,才最深层的体现了他那颗跳动着的赤子之心。
功臣而返,虽因文公忙于平息周室内乱未能封赏与他,但他却并未向其他人那样去主动邀赏。面对天大不平,也就仅是写下一首诗而已。可见他心里对在朝为官并不看重。他心里想的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尽孝。所以,当晋文公诚心实意要封赏他时,他却带着老母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任凭烈焰大火,气势冲天,就是铁打好汉英雄胆,宁死不下山。也许他下山仍然可以尽孝,但君王面前少孝心,就会“忠孝难两全”了。
忠孝节义,自古以来这种中华民族的品格美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尽忠过后志守孝道,就完成了仁义君子的整个人生。也许,也正是他“忠孝两全”的行为,才受到了人民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敬仰。而那位猛然醒悟的晋文公也终究没能忘了他,把他殉孝的这天定为“清明”,严禁烟火,警喻自己应执政清明,不为迷惘,也终使晋国成为了一代春秋霸主。
以公之股,置救君命,公其忠也;以公之孝,美尽人伦,公至孝也;以公之死,复换清明,公何壮也!
周人作诗,均以短句行文,读来似觉不够流畅痛快,乃其时语言规范所致。似不可以后世之语批前世之词。但就诗词的文学性而言,却是非常恰当地使用了形象描述:用“龙”的飞腾,比喻君王,用“蛇”的跟随,比喻臣子之为。“露雨”、“中野”等词,都很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从诗词的思想性来看,其中隐含着对邀功请赏的不屑,对趋炎赴贵的鄙视,隐衬出的高洁不阿的品格等内容,构成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深刻的思想性对一首好的诗词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尽管诗人的思想观念烙上了太深太深的“愚忠”印记,还有孤芳自赏的清傲。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正是这种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铮铮铁骨的一部分。而人民也正是因为诗人的大忠大孝,那种对祖国的深层挚爱,以及高洁的品格,才深切地怀念他的。
时值公殉孝2646年,谨以此文系之。
嘿嘿,真拽呀,无言,俺留着慢慢欣赏~~
非常不错!
问候大家!

TOP

还研究历史吧,嘿嘿~~

TOP

说了你不会相信的。就当我是吧。

TOP

值得推荐啊

TOP

深切哀悼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

TOP

周末愉快!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