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非诚勿扰2》——先甩干吧,再听听就完了!

《非诚勿扰2》——先甩干吧,再听听就完了!

这肯定又是一部注水太多的片子!

昨天CCTV6又放《大腕》,影片的前40分钟,完全是凑数。即便如此,后半部分也水份太多。把完全没有意义的部分和注水的部分剪掉,也就是20-30分钟。
《非1》,干货也只有20-30分钟,大约只是一个春晚小品的长度。
类似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也都是如此!只有《甲方乙方》的有效长度大约有50-60分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冯小刚只有编制小品的能力!
贺岁片前,他曾经给CCTV写过小品,最成功的是《面的与皇冠》。最早得以进入CCTV,还是靠参与牛群、冯巩的相声段子。当时也只是参与,非诚勿扰2也只是挤出些只言片语的笑料。
没有专业作家、编剧的支持,冯小刚没有能力完成一部电影!——绝对没有!上面的几个电影,都明显“不够长”,因为“料子”本身就不够。——他不是那块料!
和大陆作家合作的几部,《手机》《集结号》《一声叹息》,按大陆编剧的标准够长——但现今大陆观众早已熟悉了美国、香港的电影标准,观众看来,还是“不够长”。也许,冯导自己也听到过类似的反映,就把《唐山大地震》弄成2个多小时,按美国标准。可惜,观众比“不够长”更讨厌的是“注水”,这个片子只能剪出60分钟左右的干货。
第二个问题,冯小刚的电影不用看,只听就可以。
他和王朔一样,是靠北京的贫嘴获得笑声的。——贫嘴,需要看吗?听听就可以了。
他的贺岁电影,99%的搞笑,都是玩语言、玩文字!几乎完全没有电影的手法,甚至连小导演常用的镜头、剪接技术他都不会。比如《非1》,如果只听电影录音,笑果完全相同。
为什么说是贫嘴呢,因为搞笑不是建立在情节设计的基础上。之所以在悲剧电影中也会出现“冯式幽默”,是因为他只会那么说话,只会那么不符合正常人思维地说话——这种思维对于他来说已是正常思维,或者是本能的、唯一的思维,他已经无法把喜怒哀乐的不同语气、腔调区分开来了。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