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13岁少女为患病父发明救援服 将变百万富翁

13岁少女为患病父发明救援服 将变百万富翁


许重宁(右一)在展示她发明的“救援医用服”
    孝心成专利 13岁少女变百万公主
    为患病父亲发明救援服,专利入股投入批量生产,每年可能收进巨额分成

    这个还差5个月才满14岁的女孩很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昨日,在重宁爱心救援服与重庆黑牛服饰有限公司合作签字仪式现场,满脸稚气的许重宁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将创造又一个财富神话。按照专利入股协议,每卖掉一套衣服,作为专利拥有人的她可获得2~4元的提成。

而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这样算下来她每年分红可能超过百万元甚至上千万。

    专程前来的活广告
     杨晓波在汶川地震中骨盆严重受损。昨日,他专程赶到重庆为许重宁做“活广告”。重伤中,杨晓波稍微动动腿都会疼得落泪,是许重宁的发明让他能够在卧床的三个月间轻松换洗衣服,才没落下褥疮。
    这套服装可在1分钟内组装成型。一堆条纹布,加上10条拉链和4处按钮,可将它们拼接成长袖、短袖、长裤、短裤甚至被单。只需陪护人员帮助侧侧身,衣裤就可轻松地从病人身上穿脱。
    前年,尚在沙坪坝小学读六年级的许重宁发明了这身衣服。今年初,已升入重庆市七中读初一的她拿到了上衣和裤子的国家专利。市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称,发明服装获专利的情况极少,一套衣服得两项专利,许重宁是重庆第一人。
    孝心催生出金点子
    新型救援服的出炉,缘于许重宁对父亲的孝心。她的父亲许胜运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肢体活动非常吃力。前年8月,许胜运病情发作,足有半个月时间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每换一次衣服,老许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些天,许重宁打定了主意:“我要做一件可拆可拼、穿脱都方便的衣服,让爸爸从此远离痛苦。”
    衣服做出来后,父亲首先试穿。感觉不适,裤腿加条拉链;还感觉不舒服,袖子改短些……如此反复了3次,许重宁的发明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汶川地震惊艳亮相
    汶川地震时,救援服赢得了数百灾区伤员的赞誉。
    去年5月,在沙坪坝区的科技周活动上,副区长蔡道静将重宁救援服推荐给了新桥医院。因医院无力生产,许重宁的母亲找到了黑牛公司老总赵克荣。结果,一方出技术,一方出资金,千套救援服赶制出来后,送往了新桥医院及四川灾区,让大量伤员脱离了“苦海”。
    看到一个孩子的发明为地震重伤员减轻了痛苦,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孙大发感叹“小发明、大用处”。
    每件衣服提成几元
    用一个14岁小丫头的发明闯市场,赵克荣说自己没有头脑发热,同行的上百位服装老板也一致看好这件衣服。
    签订协议后,黑牛获得了重宁救援服10年的独家生产权。下个月,许重宁的发明就将批量生产,上市销售。
    “救援服不愁没钱赚,我现在最怕的是衣服卖火了,四处冒出仿制品,我得全国各地去打假。”赵克荣说,新型救援市场定价每套60~80元,和当前主打病员服价格相当。据统计,仅重庆各大医院每年就得消耗20~30万套病员服,全国则有800万套以上的消耗量。这种国内独有的救援服只要抢占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就可达到5000万元左右。
    当然,父母并没有告知许重宁,每年5000万元的销售额将为她带来什么。
    赵克荣说,在买断生产权的10年间,许重宁将全程参与生产和销售。衣服以她的名字命名,她就是形象代言人。若消费者对产品提出意见,她将加以改进。
其人其事
    10岁手握专利 市长向她致敬
    今年6月1日,市长王鸿举亲手为许重宁颁发第四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其实,许重宁这个名字早在一年前就被市长挂在了口中。

    去年的“六一”,尽管许重宁未能入选第三届“市长奖”,但在颁奖仪式上,王市长三次点名表扬了她。他说,“沙坪坝一位名叫许重宁的小朋友,发明了‘新型组合救援服’,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派上了大用场,让我们向她致敬。”

    从10岁起,许重宁获得的国家级荣誉就有三项,包括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提名奖、全国五星雏鹰奖章、全国中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为最小的参展者,她还曾连续两次应邀参加我市最高级别的科技展会“高交会”。

    现在,许重宁一人手握三项专利。她的第一项专利,要追溯到4年前。2005年的一天,许重宁看到一则报道: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需砍伐250万棵树。写作业时的一个寻常举动触发了她的灵感。圆珠笔芯用完了,她换了一根。瞬间,一个念头闪现——就餐时被污染只是筷尖,却要丢掉整双筷子。如果筷子也能换尖……

    许重宁的组合筷在一个多月后问世——筷子手握的上半部分使用塑料、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可回收利用,筷尖选用再生能力强的竹子。

    刚认字,许重宁就对《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着迷。4岁时,她用螺丝刀拆开了自己的儿童书架,从此一发难收,家里的钟表、玩具、自行车都被她拆装、重组,无一“幸免”。
当明星 我依然没架子
    记者:你成小名人了,这会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么?
    许:呵呵,当名人好处多,刚进七中一个星期,全校同学就都知道我是许重宁了,这让我交了一大帮新朋友。社会上知道我的人也不少,他们都愿意帮我。
    记:成了名人,是否会和小伙伴产生距离感?
    许:不会啊,在生活中,我从来不翘尾巴,和大家没啥区别。
    搞发明 有创意就动手
    记:十几岁拿三个专利,你觉得自己是神童么?
    许:其实,我觉得自己的智商肯定不比同学们高,只是我有个习惯——脑子里一有了创意,就立马动手做。
    记:今后还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么?
    许:救援服这么好用,我现在盯准了医疗机械这个领域,希望还能做点好东西出来帮大家减轻痛苦。
    纵深
    九成专利为何睡大觉
    据市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市每年个人申请专利近200件,其中超过九成躺在家里睡大觉。市发明协会负责人分析认为,其原因是不少发明人走入了3个误区。
    ——一口价,热衷一锤子买卖。一位市民发明了简易拖鞋,他认为市场前景巨大,一次性转让价开到300万,结果无人问津。
    分析:许重宁采取了专利入股的形式,这规避了“一锤子买卖”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风险,解决了关键的投资决心问题。
    ——太性急。有位市民发明了一种新型钥匙扣,但多家投资人怕担风险不肯轻易投资,他由此失去信心,将其束之高阁。
    分析:许重宁的发明被市场认可具有极大偶然性,恰逢发生特大地震,她在献爱心的同时为自己的发明赢得了口碑。一个新生事物被市场接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发明人需要有足够耐心,紧盯市场动态,觅得突破口。
    ——不改进。部分发明人认为,获得了国家专利就意味着发明得到了市场认可。一位市民发明了防盗裤子口袋,虽然具备防盗功能,但口袋样式改变导致裤型不美观,他坚持不愿改进自己的发明。
    分析:尽管是个孩子,但许重宁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他的父亲试穿完成了产品的“小试”,数百位灾区伤员使用则是产品的“中试”,由此完成了市场验证的前两步,为最终走向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值得欣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