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利不起早,苏联为什么愿意出兵东北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忽然袭击。对苏军的这次行动,我们一般认为是苏联在尽国际主义义务,是在帮助中国人民解放东北。客观上看,这样认为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苏联出兵的动机和企图,就会觉得这种说法未免简单——甚至不乏一相情愿的因素。就苏联出兵东北的主观意图而言,起码有下面三条。
首先,是对过去日俄战争失败的报复。1904年2月8日,日军向旅顺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10日,日俄正式宣战。经过一系列的恶战,俄军沙俄军队战败向北败退。日俄战争历时19个月,俄军参战兵力约120万人;日军参战兵力为110万。战争中,俄军伤亡、被俘约27万人,损失舰船98艘,军费支出20亿卢布。日军伤亡、被俘21万,损失舰船91艘,军费支出17。2亿日元。1905年8月9日,日、俄两国代表开始在美国的朴茨茅斯举行和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于1905年9月5日,双方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俄国全权代表维特和日本全权代表小村寿太郎分别代表本国在和约上签字。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俄国“承认日本于韩国(朝鲜)之政事、军事、经济上均有特别之利益”,俄国不得阻碍干涉日本“对于韩国行指导保护及监理之必要处置”。和约还规定,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移交给日本政府,包括租界地内一切公共建筑及财产;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和一切支路,及其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等等都移交给日本,还要把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包括附近一切岛屿及其公共建筑和财产)的主权永远交给日本。翻旧俄帝国并一贯宣扬民族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苏维埃俄国对于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受的“耻辱”却一直刻骨铭心,而且渴望通过战争收回俄国在远东失去的一切。对于这一点,斯大林几乎是直言不讳的。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斯大林曾几次或明或暗地对美国提起沙俄在远东的权益,并表示苏联对远东是有“政治要求”的。苏联国内的舆论工具也开始配合运作:一本回忆日俄战争的小说《旅顺口》在1944年10月,即雅尔塔会议前夕,成了苏联的畅销书。“所有读了这本大部头小说的人,都有身临其境参与了40多年前的事件之感”。随着战局的明朗化,在决定远东未来命运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在谈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时,便明确地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这些曾是沙俄的权益。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写明:“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益”。尽管这个协定是一年以后才公布的,但对于苏联所提的政治要求的实质问题,人们在当时也不乏认识。捷克斯洛伐克驻英使馆的一位官员就曾指出:“苏联的愿望是要一雪日俄战争中所受的屈辱,收回被日本夺去的在满洲的一切权力和利益。”
也就是出于这个报复心态,苏联在出兵东北后,将近60万日军俘虏尽数亚运到西伯利亚做苦工,其中十分之一死在西伯利亚。
其二,是为了攫取苏联在华——尤其是在东北——利益。当时美国为了早日结束对日战争,(离东北最近的美军还在千里之外的冲绳地区),同时不愿意看到陆战造成大量美国士兵伤亡,希望苏联能帮助消灭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日军加伪军大约有150万),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对国民政府施压,允许外蒙古独立和恢复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部分权力。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三国外交部长,聚集于雅尔塔。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问题。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过:“一旦德国垮台,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就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当时,三方还就苏联出兵东北的政治条件进行了试探性的会谈。2月8日,斯大林在雅尔塔同罗斯福秘密会谈时,提出了苏联出兵的条件,他说:“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我们将难以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10日,斯大林同罗斯福再次会晤,达成正式文本。斯大林向罗斯福表示,大连不能成为国际港口,苏联需要得到旅顺港周围的海军基地。英国没有参与协定草案的制定。但2月11日,斯大林和罗斯福却邀请丘吉尔在协定书上签了字。
当年沙皇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时,一位英国人曾这样说过:“在亚洲获得一个不冻港作为铁路的终点站,可能是俄国合理的愿望。……拥有一个不冻港就意味着,这条铁路直达那个港口穿过的那整个地区都将成为俄国的了。”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也说了同样的话:“像俄国这样一个巨大的陆地应当有一个不冻港。”这话正中斯大林的下怀。丘吉尔对苏联关于远东不冻港的看法感兴趣,罗斯福则明确告诉斯大林,自由港的主张可以适用于远东地区,大连就有这种可能性。雅尔塔会议使斯大林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如下: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即:a)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b)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C)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会议距今已经60年,正如当年英国外交部长艾登所说:“那里是一个将来国际上的是非窝。”艾登还批评罗斯福,说他热衷于同斯大林搞“秘密谈判”,达成有关远东问题的协定,“既不通知他的英国同事,也不通知他的中国盟友”。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此刻,用“十分得意”来形容斯大林一点也不过分。他兴致勃勃地走到地球仪旁,向莫洛托夫描绘苏联的边界线:“这边怎么样呢?千岛群岛如今是我们的了,库页岛全是我们的了,您看,多棒呀!就连旅顺口、大连都是我们的了。中长铁路也是我们的了。中国、蒙古——一切正常……您瞧,对我们的边界我还能不满意?”
其三,是出于对东北丰富物产的垂涎三尺。当时的伪满洲国乃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就工业而言,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东北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2003年才达到57。5%。1938年,伪满洲国共发电16。3亿度,而且有亚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发电,1943年,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而到了1949年整个中国发电量才43亿度。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内战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因此,苏联人很想对东北这块肥肉吃上一口——事实上,他也吃上了一口:根据1946年国民政府有关考查团调查,苏军拆运东北工业设备价值达8。58亿美元,若加上拆装损坏的部份,约达20亿美元。工厂、矿山设备被拆卸了,运走了。有的是整座工厂、整座矿山的拆卸、运走,只剩下一些空房子。据日本产经新闻出版的《蒋总统秘录》称:“在电力工业方面,相当于东北总发电量百分之六十五的电力供应设备拆运而走,此外,鞍山、宫原(即本溪)、本溪(今本溪湖)等钢铁厂设备的百分之八十被搬走,抚顺、本溪、阜新、北票等处煤矿都被劫掠而受害甚大。”美国国务院一份调查:“估计在苏军占领期间,东北工业蒙受损失约达二十亿美元”。8月28日,苏军仅从长春伪中央银行中,就提走库存满洲币7亿元,各种有价证券总值约75亿元,黄金36公斤,白金31公斤,白银66公斤,钻石3705克拉。从日本人的高级家具,到中国市民的收音机、座钟,都要。有的老人说,连农民的黄牛也往火车上赶。东北重工业基地成了空壳子。
语云“无利不起早”,对所有打着冠冕堂皇招牌的国际援助义务出兵,这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