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的国有性质没必要改了
韩三平,导演,北影厂厂长,生于1953年10月,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出身于干部家庭的韩三平,曾经插过队当过知识青年,参军当过兵。1977年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照明工、场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1983年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回到峨嵋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副厂长。其间,与人合作导演了故事片《不沉的地平线》和《避难》等,并于1985年成功地主持操办了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颁奖大会,从此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声望。
韩三平编、导了反映毛泽东1947年东渡黄河到1975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女儿这近30年的生活片断的故事片《毛泽东的故事》,影片从生活出发,用大量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生活画面展示毛泽东活生生的鲜为人知的性格和亲情,力求用真实的态度来表现毛泽东做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为拍好这部影片,韩三平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沿着毛泽东从解放战争到60年代走过的足迹,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韩三平要求剧组全体人员以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地来创作该片。《毛泽东的故事》构思奇特,创作态度严谨,公映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获1992年度“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山东电影节优秀故事片奖。1994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他积极支持鼓励年轻人搞创作,以出品人身份组织、创作生产了100多部影片。涌现出了诸如故事片《孔繁森》、《赢家》、《民警故事》、《非常爱情》、《红西服》、《不见不散》、《春天的狂想》、《荆轲刺秦王》《张思德》等优秀作品。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韩三平任董事长,抓制片环节,任务是让中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韩三平出任中影集团董事长。从《无极》、《投名状》到《赤壁》 、《梅兰芳》,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团队推出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收的商业电影的运作,使得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的大片时代。
以“高投入,高回报”做商业片
韩三平说得清楚:“我就是借鉴美国的经验。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搬过来就能用”,从《无极》开始,《投名状》、《赤壁》等一系列大片都是 名侦探柯南(真人版)
这个模式――高投入制向着炮火造“大片”,然后通过高票房获得高回报,并且据韩三平所言,“这种模式我从未失手”。
以商业片的模式做主旋律
韩三平有很深的“红色情结”,张口闭口毛主席,他认为中影作为国企就要当担社会责任,所以主旋律民营的不拍,中影却要拍,“主旋律片60%是我 超级好神一个公司做的”,“我做两种影片:商业影片,主旋律片”。而把商业影片的成功模式套用在主旋律片上,韩三平早就认为完全可行:“主旋律影片不赚钱是 名侦探柯南(真人版)暂时的,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其实它的道理跟做大型商业片是一样的” 。
追求成功不只是为了利润
所有进口片的利润未来时速都是中影的,如果只为利润,“韩总你费那个事干嘛”,守着进口片收代理费就行了。但韩三平显然不满足于此,因为“我有国有产业经济情结,这是高于电影情结的,我不相信国有企业做不好,我不相信公有制就彻底不行了”;“现在我们已经这么高的票房了, 你是哪里人年年都有大型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也做得很顺了,(中影的国有性质)就没必要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