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招生先要“考爹”?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近日进行入学测试,学生家长也必须参加考试,家长成绩将纳入考试总分。知情人士称,家长成绩将占总成绩三十分之一甚至更高。该小学一负责人称,这样是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小孩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方法。武汉某区招办负责人称,此举可能跟学校报名人数过多有关。
所谓“考爹”不过是在演假戏,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孩子恐被挡在就近入学的校门之外才是真。如今社会就是“拼爹”的社会,父母在社会上混得如何,直接影响下一代,社会上流传“有啥不如有个好个爹”,这话难听,但是话糙理对。就业工作需要好爹,要不然不会出现“世袭招聘”,遇到麻烦解决困难,也需要好爹,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些声音“我爸是**”。现在的“拼爹”是越演越烈,延伸到了小学生入学,想上学那就靠考“爹”,爹的本事好,孩子就入学,爹的本事不好,那就不好意思“不能入学”。
小学招生先要“考爹”?
这种既为难孩子又折腾家长的做法,实际上已非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首创,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华南师大附小的入学表格明确规定,学生面试占40分,家长面试占20分,综合评审占40分。
事实上,所谓“考爹”可能是在演戏———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孩子恐被挡在就近入学的校门之外才是真。于此,近年来,此类“考爹”新闻才此起彼伏。
玩这种“考爹”游戏,在本质上与“拼爹”没有区别。因为在各大城市,当官的、有钱的,他们的家庭教育软硬件总比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具有优势。不仅是富家的孩子本身素质总体上会好些,而且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与教育条件也往往优于穷人孩子的爸妈。道理很简单,富人家有条件、有时间、有能力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孩子,而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往往还在为一日三餐奔波,加之学费贵、房租费、看病贵等,哪有精力培养孩子或备战“参考”?
事实上,有关部门应当做遵守义务教育法的典范,全国一刀切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的择校费等乱收费,并尽快充分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这方面,我们并非做不到,而是不愿去做。拿安徽铜陵来说,几年前就实现了“这里的小学、初中都差不多”的局面,该市“没有择校费、没有重点校”的奇迹曾受到公众肯许。一句话,惟有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才能避免“考爹”闹剧上演。
“考爹”是“拼爹”的变种
小学招生,“绑架”家长进考场,美其名曰“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教育”。这个“让”字其实就是“逼”——因为你不考,就等于丧失了孩子入学的资格;即便你考了,也很可能被挤在“优秀家长”的屁股后面。武汉某区招考办负责人表示,“报名人数太多,这是刷掉部分学生的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教育主管部门认可了这个“比较好的做法”。为什么“比较好”?因为能刷掉部分学生。但毋庸置疑的是:即便在同等条件下你优于其他人,也很可能因为你的家长试卷做得比较糟糕,而丧失了入学资格。照此逻辑,公务员招聘,为了“让家长与未来的公务员一起搞好行政工作”,很有必要企业培训师考考其父母的行政能力;名牌大学招生,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高等教育”,也很有必要考考其父母的智商水平……结果,父辈能力成了决定后代成功的重要因素,先赋资质决定了后赋努力的必然结果。这其实是现代版的“龙生龙,凤生凤。”当然,这话从遗传学来说不无道理,但如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被奉为圭臬,不啻为公平正义的悲剧。上个小学,就要考察到祖宗八代,这是均等化的基础教育,还是权势思维下的精英VIP?如此“比较好的做法”,除了放大代际传承的必然性、夸大福佑子孙后代的承袭性,于社会发展而言,何功之有?有人说,“减少特权,就应该杜绝‘让领导先走’、让领导先飞的现象,就应该危机公关控制特权车、特权房,就应该限制萝卜招聘、根除权力世袭……”其实,要减少特权,除了对权力本身多加制约,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机会,不因家长卑微而失权、不因家庭不堪而失利。将家长的“分数”与孩子上学的资格挂钩,这和公职招聘中的“领导子女优先、内部员工子女优先”有什么本质差别?只不过一个是明处考家长、一个在暗中比父母罢了。
没有天生的强势、弱势。当失衡的教育以挑剔的嘴脸选择被教育对象时,你很难说这是教育理念的悲哀还是公共政策的丧心病狂。看似程序正义的“考家长”,不过是一出现代版的“龙生龙,凤生凤”,如果这真是社会认可的“好的做法”,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注定不会有什么奇迹和惊喜、希望和改变——因为,没有“得力”的父母,一切皆无可能。
警惕“考爹”背后的“拼爹”思维
中国是个考试大国,各类考试数不胜数,每年的高考狂欢也早已成了独特的景观。但是,这种“小学入学,爹和儿子一起考”还真是闻所未闻。不管怎样,这首先是不合法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地学校就近入学。而现实是不仅原本可以免试入学的儿童要考试,连家长也要考试,这是不是太过荒唐?当然,可以想见,该校作为武汉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拥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自然在招生筛选上会面临很多现实困难,但这不能成为违章办事的借口。而且这样的考试模式,“考爹”背后潜藏的“拼爹”思维更值得警惕。
据了解,今年该小学吸引了6000余人报名,但本部仅招240人,平均25个人录取1人,堪称武汉市“最热门小学”。面对如此惨烈的情况,在中国人情社会的思维逻辑下,家长们不动用一点“人脉资源”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各位家长一定会卯足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考试吉博力这种看似对每个人都平等的方式是不是真的能规避不公平呢?在高考、考研、考公等各路考试都可能用钱铺路的今天,一场小学入学考试真的太微不足道了。将家长的分数与孩子上学的资格挂钩,本质上只不过是在明处考家长,暗中比父母罢了。
如果说一个儿童真的因为家长没考好而失去了平等入学的机会,那是不是小小年纪就会有被植入“我爹不如别人”概念之危险?况且,家长的文化水平有差距,且分化比较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入学的机会对每个符合条件的儿童都是平等的,凭什么让一场有家长参与盖尔玛的考试打破这种平等?孩子单独参加考试而失败,或许他们能够接受,但如果是因为家长各方面不如人而失败,他们年幼的心灵能接受吗?或许他们还无法危机公关认清全部本质,但在潜意识中已被早早地刻上了攀比的痕迹。这种“考爹”背后存在的“拼爹”逻辑值得警惕。
长期以来,爹不够强悍的平头百姓们对“我爸是李刚”的叫嚣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诛之,但一旦自己真碰上什么事情,又都巴不得自己的爹比“李刚”还强悍。这是现实,但又是很多人不愿言说的现实。
可以相信“考爹”的初衷是为了让家长更重视对子女的亲身教育,但我们不能忘了,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如果“考爹”的形式背离了初衷,传达了“拼爹”的逻辑,那这样的教育在最初就有了危险性。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更要教会孩子自力更生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