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怒火街头》创作的初衷

《怒火街头》创作的初衷

“一个人一时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好不难,难的是每件事都能做好;一个人自己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带动许多人一起做;一个人让陌生人感动不难,难的是让身边人都支持;有一个人把这些都做到了,他就是——郭明义。在他身上折射出了党性之坚与人性之美,还原了生活最本真的样貌,在他的美善之举中我们拾回了丢失的心灵宁静,在他的境界高度中我们找到了失去的精神家园。”在电影《

怒火街头

》的宣传册上我们写下这样的话,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初次接触这个题材,我们很难相信生活中真的有郭明义这样的人。如果郭明义的事迹是真的,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境界?在今天这样一个信仰缺失、崇尚物质的社会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你如何能令观众信服?相信任何一个导演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心中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

走进鞍钢、走进齐大山矿、走进郭明义的家,这种疑惑得到一点一点的解答:郭明义是真实的。那双依旧透明的眼睛,那些简单却又朴素的话语,那些他身边依旧洋溢着激情的工友都让我们对此坚信不疑。在与编剧多次的碰撞中,我们渐渐找到了进入他内心世界的路径,那就是郭明义独特的幸福观。

郭明义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身份普通却有着大爱情怀的人。正如我们在影片中所说,他不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头去。他的幸福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只有在帮助别人之后,他的内心才能得到平静。对于物质,他看得很淡,三次让房、三次捐献电视、无数次的捐款,让他和家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劝别人捐干细胞,四处游说、为他人求助,让其他人对他产生了不解。影片真实地表现了这些矛盾和冲突,包括家人态度的转变。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