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秋之白华》催泪三大利器

《秋之白华》催泪三大利器

故事发生在1924年,进步青年杨之华(董洁)为理想进入了上海大学社会系,并与时任教授瞿秋白(窦骁)相识,当时的瞿秋白把学校的讲台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点燃青年学生热血的舞台,而学生杨之华深受感染,并为之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慢慢地发生了质变与成熟,终于在同志们的理解与支持下,当时已有家事的杨之华与瞿秋白终于决定冲破重重阻碍,勇敢面对这段感情。

时局的动荡不安,生活的奔波劳累,使刚刚享受爱情美好的他们经受着一次又一次分别痛苦,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终止他们对革命工作的坚持,如同他们对爱情的忠贞……

1935年,瞿秋白被捕,面对劝降,他大义凛然,不放弃自己的革命立场与主张,就在杨之华想方设法努力营救他的时候,蒋介石下令处决瞿秋白。在国际歌中,瞿秋白从容就义,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与理想。

秋之白华

》催泪三大利器

利器一:情境唯美 演绎油墨风景画中的红色爱情

革命片,其实现在人看的很少,不是因为过于老土,也不是因为时过境迁,而是因为叙事方式过于陈腐,那段二三十年代的生活似乎离现代人的想象愈来愈远,这在一切都讲究速度的社会已经过时了,人们不再去奢望与渴慕唯美爱情的“驾临”,而就在这时,偏偏这部片子凌空出世,尽管故事的结局尽人皆知,但这样的一个题材却被导演演绎地如此完美。一幅幅如水墨油彩的画面,每一分的定格、甚至每一个虚化的镜头,或许这和导演个人经历有关罢,一种纯纯的人文情怀渗入骨髓。

利器二:音乐温婉 感情倾泻而出 泪点频发

无论是小提琴背景乐,还是一段箫声飘过,此景此境,你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流泪,也许只是因为那个“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印章,也许只是因为他们第六次分别再也没有握起的双手,亦或者是因为瞿秋白就义时留下的“此地甚好!”的遗言,音乐适时地介入,是本片成功的一个杀手锏,把本就浪漫的爱情氛围感觉烘托到了极致,本部影片如同导演所说,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再是公交车里的“KISS”,仅是一抹夕阳下,两人背影的交集,无需多言,就已经诗情满溢。

利器三: 风格独特,抒情手法别具一格

影片的风格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抒情,24年的上海,27年的武汉,28年俄罗斯,时间轴拖着思绪不断的向前走,历史的脉络愈加清晰,影片拍摄得非常细腻,人物台词分寸上既简单又深刻,例如瞿秋白的那句“你其实不用那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够了;你其实也不用那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够了”,让你感觉爱意浓浓……就是通过这样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使他们由共同信仰而相爱的过程显得更加真实、自然,甚至可以触摸,原来他离我们并不遥远,爱情使他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价值,青春的价值。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