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阅读隐忧:“破万卷”不如“点鼠标”

阅读隐忧:“破万卷”不如“点鼠标”

与北京奥运会同时举办的2008上海书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妙的“奇观”:一周来,22万爱书人冒着高温酷暑在徜徉书海,周末时入场观众更达到每天4万人次的“高峰状态”。“白天逛书展,晚上看奥运”成为许多上海人这个夏天的休闲方式。火爆的书展场面,似乎驳斥了此前出版业界“网络阅读已经取代传统阅读主流地位”的说法。

与此同时,一些长期关注大学生阅读问题的专家依然表示忧虑,他们指出:如今的大学生往往宁愿从网上即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讯,却不再习惯“读破万卷书”,夯实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智识”积淀。大学生阅读正在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网络化、功利化、肤浅化”倾向。

大学生“零阅读”引发忧虑

上海书展组委会办公室、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在2008上海书展现场组织了“读者满意度大调查”活动,结果发现,书展观众中24岁以下的学生比例最高,占35%。67%的书展观众是大学生。然而,调查同时显示,在如此洋溢书香味的书展上,畅销度最高的却是“《奥运会开幕式DVD》、教辅书、地图册、软件书、生活类图书”等实用类书籍,文化味乏善可陈。事实上,在书展读者热捧的畅销书榜单上,《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王立群读史记》就已经成为了文化含金量最高的书籍,令人对当下大学生的阅读质量感到不容乐观。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零阅读。而由于学生们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书籍,知识结构狭窄,甚至导致“在上课时老师与学生几乎无法交流”。

1 2 3 4 5

曾几何时,大学生的集体形象是象牙塔中“读书破万卷”的读书人。随着高校扩招与互联网普及,现在的大学生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都迅猛下降,阅读质量更是每况愈下。一位在校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早就不看书了。一年能看1本就不错了!”,而且“现在小说网上都有得看,为什么还要书店和图书馆啊?”

“哎,你知道最近的电影大片吗?”、“今天去哪里玩?”……当下,这样的对话频频在大学生之间产生,而诸如“你最近看了什么书啊?”之类的言语逐渐退出交流“市场”。

不论是社会公众舆论焦点的书,还是历史悠久的经典类书籍,当代大学生都关注不多,更多的大学生埋首于学习英语的工具书之中。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知识储备不足也表示了担心。

劣书驱逐良书——大学生阅读仍需指导

事实上,大学生阅读水准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个持续引发关注的话题。不少人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浮躁的时代以及网络阅读对传统书本阅读的冲击。

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位大学生,发现网络阅读、甚至手机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确很大,他们对当下网上流行的小说或热门的帖子都如数家珍。目前许多最受大学生追捧的作家都是或曾经是网络写手。各大文学读书网站的点击率都逐日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青睐于网上阅读。

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的大二学生孙捷君表示,自从把手提电脑带入寝室,平时的娱乐活动和网上看书花了她大量的时间,看文本书籍的时间相对就减少了很多。

上一页1 2 3 4 5

另一位大三学生范佳莉则表示,有“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这样的搜索引擎,信息可以很快得到,不用阅读太多文本。

但专家指出,无论是采用网络阅读方式还是传统书本阅读,更为关键的是大学生们在读什么,而不是他们通过什么形式阅读。眼下的大学生阅读,一方面是过于实用、功利,而忽略了广泛涉猎融汇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古今中外优秀书籍。

就业压力的增加,社会竞争的激烈,无疑成了大学生阅读的隐形“杀手”。

“英语四、六级证书,电脑二、三级证书,雅思、托福考试,还有英语中高级口译证书……”。一位大二女学生无奈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课外读物”。

中南大学的张俊告诉记者,他已经拿到的证书有英语四、六级,电脑二、三级,正准备要考电脑四级证书,商务英语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以后还考虑是否要考中高级口译证书和高级注册会计师。“为了拿到一张证书,牺牲平时阅读的时间是在所难免的”。

另外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伪书泛滥。专家指出,当下中国出版业空前繁荣,各种畅销书如过江之鲫,但绝大多数图书内容空洞,对大学生的“营养价值有限”。历史书、经典书籍版本多,质量参差不齐。畅销书如管理类书籍等,一经出现,跟风之作纷纷涌入市场,有些甚至是胡编乱造的“假书”。

浙江大学的刘潇潇表示,自己的阅读量有所下降,一方面原因是图书出版数量多,但质量不行,找一本好书如同大海捞针。她呼吁说,面对如大海般浩瀚的图书出版市场,希望各行各业的精英们能给大学生不断开出“好书书单”。

上一页1 2 3 4 5

网络阅读无法取代传统阅读 

就读于中南大学会计系的学生张俊是目前为数不多还保持高阅读量的大学生,他平均一年要看20-30本书,内容涵盖文学、历史、信息、财经等。他认为,阅读文本书籍对大学生而言是必要的,对于自身专业的课外阅读也是要加强的。但他也承认,当下高等学府中,达到他这种阅读量的学生是“比较罕见”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认为,大学生阅读质量下降的情形,在理科学生当中更加严重。“文理分科也是客观上造成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之一。文科生相对而言要学术性、专业性更强一些,他们会有一定的阅读量;而理科生多半忙于自己的专业,没有时间读书”。

于海指出,其实,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永远无法完全取代后者。

“阅读纸质书,你需要有耐心,要从头到尾地读,不断深入地思考和逻辑性论证。而现在大学生更习惯于‘被动地被信息喂饱,需要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于海认为,大学生应该在饱览纸质书的基础上,辅以网络阅读。

同时,于海教授指出,阅读量的下降是全世界的问题,而不仅仅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量下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不是一个积极的现象。在今天的社会中,青年人教育不再是像以前一样的挖掘式,而是扩散式,虽然接触的信息面很广,但暴露出一个缺陷——深度不够。很多大学生缺乏耐心,缺乏理性的思考。现在书市上出现的畅销书也是为了迎合目前读者追求轻松愉悦的阅读品味,缺乏深度,而网络就是把这种心理做到了极致化”。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大学生阅读下降不是一个单纯的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社会造成了这样一个事实。他认为,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中,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进大学,“所以阅读对他们而言多半是无乐趣的,阅读与他们自身没有关系。在这样的心态下,还有什么阅读质量可言?” 顾骏指出,一本好书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品尝。阅读是一种提升自我修养的学习,然而可悲的是,它没有成为当代学生的生活内容。

上一页1 2 3 4 5

“阅读的下降不仅仅是大学生的问题,而必须从小抓起,如果到了大学才来强调阅读,那就完了。”

针对大学生面对图书市场的迷茫,于海也赞成像鲁迅一样给他们开书单。“在美国、加拿大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高校,包括中国的一些高校里,教授会定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本书的阅读,这是很好的趋势,应该予以提倡”
确实照这么发展下去,有朝一日图书馆都要关门了。
现在随着电子书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书都被淘汰了。
主要是现在的网络太方便,什么都可以找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