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韩非死因新说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生眼泪
时间:
2011-12-5 10:07
标题:
韩非死因新说
现在论述韩非的死因,基本都是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上的说法,是因为李斯的嫉妒而陷害他。但是仔细思来,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
韩非出使秦国的时候年龄仅六十,已经是花甲之年,而且韩非出使秦国近一年的时间,而史记以及先秦史书都并未记载韩非在秦国的这一年里到底做了什么,但是肯定不只是单单拜见秦王一人这一件事情,结合先秦时代各国彼此出使的习惯而言,反正式受昭出使其他国家的国家外交人员,往往不仅要拜会对方国家的国君,商讨出使的主要政治目的,同时也往往会拜见对方国家的主要政要,以期获得更有利的谈判地位和牟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韩非在一年里的活动对于韩非的最后命运肯定是有直接影响的,他在这一年中的活动肯定产生出乎他预料之外的效果,不仅没有能够达到他预期存韩的目的,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那么韩非在这一年究竟做了什么呢?以我观之,必定除了会见秦王外,还会见了当时秦国的政要,甚至包括私下会见了李斯,因为李斯当时是秦国除秦王外的头号人物,他对秦王和秦国的政策走向有着最大的影响,可以说如果能够说服李斯,满足李斯提出的政治条件,不论是李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秦国,那么韩非的主要政治目的实现的可能性基本就有了保证。而且李斯与韩非曾同师从荀子,虽然两人的俩年相差二十多岁,而且两人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李斯对韩非可以说是仰慕之至,对其才学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从李斯能偶频繁且熟练的引用韩非的著作很多名言警句,可以李斯相当佩服他这位长他二十多岁的学长,如果真的是因为史记所载李斯因为嫉妒韩非的才华而杀李斯,那么不合情理,也把李斯说成是势力小人,且李斯身为丞相,相比也有一定的度量,有曾受儒学熏陶,绝非是小人气量。况且年龄大的嫉妒年龄小的上有情理,而年龄小的对年龄大的谈不上什么嫉妒,更多的倾慕,这才符合请了,史记所在不太符合一般情理。因此极有可能是韩非未能满足李斯开出的政治条件,而且在韩非与其他的秦国政要的会见中,也没有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影响或者没有能满足这些人的政治要求,才使得韩非在秦国谈判的地位相当被动,及时李斯想帮韩非,也要考虑他自己在秦国的政治前途。
此外,史记记载秦王对韩非是分仰慕,甚至发出了能与之同游,死不悔已的感慨。但是仰慕归仰慕,政治归政治,两者毕竟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一旦韩非与秦王做到的谈判座两边的时候,个人的情感往往要让位于国家利益。这在春秋战国几乎司空见怪,情者反目,这也不是韩非经常挂在嘴边的理论吗?!在正式国家谈判的时候,韩非估计也是太过于坚持原则,不能满足秦王和秦国的既定国策和政治要求,自然也引起秦王的不悦,当秦王和秦国政要开始对韩非普遍不满的时候,韩非的结局就十分的危险,要么离开秦国,要么死在秦国,此外他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但是韩非肯定做了最后的努力,但是也无济于事,而且秦国政要可能已经对韩非有恨之入骨之心,最后借李斯之手杀韩非是完全可能的。秦王虽不忍,但是又能奈何。只是可惜的是韩非的死因最后直接的原因挂在了李斯的头上,不知李斯会做何感想!
韩非是很优秀的政治学家,他的学说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政治学的最高水平,但是韩非毕竟不是一个政治家,更不是一个优秀的政客,他从未参与过重大的国际政治活动和国内的政治决策,史籍没有记载他参与过这些活动。因此出使秦国对他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动,但是也许他太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太想让自己的政治学说施展于实践,但恰恰是他梦寐以求的政治实践断送了他的性命,这也就是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相脱离的典型案例,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所借鉴的,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对韩非的评价:吾独悲非为难说而不能自脱也!
一代史学大师对韩非的评价可谓至公至理,一针见血,令两恰年后的我也能感慨良久!
作者:
懒人比懒
时间:
2011-12-5 20:36
习惯默默关注,但还是忍不住记号了 ^_^
作者:
上海老农
时间:
2011-12-6 00:14
先顶后看,养成习惯!!!!!!
作者:
跑跑巨猩
时间:
2011-12-6 00:35
洗洗睡了#¥%¥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