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略谈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流派
[打印本页]
作者:
跑跑巨猩
时间:
2011-12-10 22:26
标题:
略谈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流派
中国民间剪纸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积累而成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产。按具体地域划分,中国民间剪纸可大致分为河北蔚县、山西广灵、山东、陕西、江浙、福建和广东地区为代表的七大主要流派。本文对各流派民间剪纸从选择的题材、表现形式、技法、艺术风格诸方面试作比较,并对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几点建议。
剪纸是一门在民间流传甚广的镂空艺术。它起源于西汉,发展于南北朝,繁盛于明清时期,复兴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逢年过节、生辰、婚丧嫁娶、祭神丰收,用纸剪制成各种各样象征吉祥喜庆或缅怀哀悼的图案,装饰在门厅、雅室或放在祀品、祀物上,以增强气氛。这样的民俗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有些地区已经失传),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两岸,从东北黑土地到华南闽粤,从中原汉族聚居区到西部少数民族部落,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文化构成的要素之一,在这些地区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改进,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当今时代,显示了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古迹、文字承载的,更重要是承载中国文化永远离不开人这一主题元素。中国民间剪纸便是靠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的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通过口授心传、约定俗成的一部活态的生活文化史。这部活态的生活文化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地域习俗、精神文化等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剪纸流派,而且都是独具一格、各领风骚。
一、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流派
近年来,有些民间剪纸的研究学者将民间剪纸的流派单纯用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刀切开,认为南方派的剪纸纤细秀丽、玲珑剔透,北方风格的剪纸纯朴浑厚、豪放粗犷。其实任何事物的划分,都不能“一刀切”,而应辩证地看待它,何况作为所属文化也有它的一个特性--相容性。诚然,剪纸流派划分众说纷繁。如既有从客观上按南北方地理位置简要划分的二分法,也有按戏曲文化划分的戏曲剪纸流派等。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笔者拟从具体地域体系上将中国民间剪纸粗略地分为几个大流派,即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山西广灵民间剪纸、山东民间剪纸、陕西地区民间剪纸、江浙民间剪纸、福建民间剪纸和广东民间剪纸。
(一)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是在河北省蔚县境内诞生,用吸水性好的纸料刻制后,又用毛笔点彩染色而成的一种彩色剪纸。它的主要特点是彩色点染,在中国剪纸界独树一帜。此外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剪纸为主的点彩剪纸,所以笔者将其单列为一流派来介绍。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以窗花的形式存在,故俗称窗花。河北蔚县民间剪纸从创生到现在也只不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像该县民间窗花中那样将戏曲人物剪纸形成主要而突出的门类在全国的剪纸流派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传统的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即窗花都是成组成套(回)的。少则一回,多的可达二十四回(一回为四个)。其剪纸将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表现得传神入化,阴刻和阳刻并用,使人物眉眼传神,胡须飘洒繁而不乱,服装衣纹流畅,十分优美耐看。河北蔚县戏曲剪纸的高度成就就是当地群众聪明智慧的结晶,特别得益于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刻纸艺人王老赏(1890-1951)的卓越创作。
王老赏是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染色刻纸艺术的主要创始者。他善于刻画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尤长细节的镂刻,一丝不苟,而且精致、细腻。王老赏在创造戏曲人物剪纸的同时开创了刀法造型与色彩(染色)造型的结合体艺术--点彩剪纸(刻纸)。他的戏曲剪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鲜、活、响、亮、隽、秀的艺术效果,体现为鲜活美、响亮美和隽秀美。王老赏的剪纸不是只用剪或刻所形成的单纯、黑白对比反映现象,而是用刀刻所形成的单纯阴阳对比和用色彩所形成的复合阴阳对比一并反映物象,这也是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别于其他传统单色剪纸的地方。王老赏的剪纸前期主要以阴刻为主,效果上粗犷、朴野、拙质,表现为粗犷美。人物动作、跨度、概括力度、染色面块等均较大,但都相对很有规则,整体性非常好。后期的刻纸走向进一步成熟,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刻染结合,阴刻见色彩,阳刻见刀功。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色彩对比强烈,剔透玲珑,让人一看就感到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二) 山西广灵民间剪纸
山西广灵地区的民间剪纸源于初唐。“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人日即事》),是诗人李商隐对其的真实写照。它形成于明代,清朝末期才开始盛行。山西广灵民间剪纸是集黄土高原和江南水乡风格为一体,既有粗豪劲健之风,又不乏纤细秀丽之美。它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从内容上分,广灵剪纸有阴刻、阳刻、折叠、染色、套色、单色等之分,十分丰富。其代表人物有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张民锦先生(1955-2008),他是张氏广灵剪纸的第三代传人,其剪纸刻染精细、逼真如画,曾在当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上独领风骚。近年来,山西广灵剪纸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且集艺术品、收藏品、宣传品为一体,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
(三) 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省作为齐鲁之邦,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山东境内农村也随处可以看到民间剪纸,而且向以独特的风格和乡土情调闻名。山东民间剪纸产生于唐代,形成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山东的民间剪纸因地而异,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为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简练朴实的风格和胶东沿海地区秀美精巧、玲珑剔透的线面结合型。后者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在山东民间剪纸中独树一帜。山东民间剪纸题材主要是一些动物、花卉,用来装饰窗户。农家的窗户多为细长条形格子状,当地剪纸艺人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剪纸再拼成完整的图画,而用“窗花角”悬挂在窗角,展示了当地多样化的“棂间”文化色彩。山东民间剪纸中最出色的剪纸艺人是李玉珍老人,现年66岁,来自茌平县博平镇,其剪纸风格豪放、朴拙,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在创作时从来不用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只需一把剪刀,一叠彩纸,就可剪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
(四) 陕西地区民间剪纸
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趣味的寓意、精湛的技艺,这便是被文化界称作“活化石”的陕西民间剪纸。陕西民间剪纸的题材不仅有古代神话、传说、民俗信仰,而且有现代农村民俗生活和生产劳动内容,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当中,陕北民间剪纸当属最佳。其传统性很强,具有简练而饱满的造型、生动而丰富的技法。另外关中剪纸造型也相当优美,剪纸轮廓细致逼真。陕南地区剪纸又是夸张中不乏精巧、细致中独藏真情。花花绿绿的窗花、门笺在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之上已成为当地独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陕西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史上,有一位“国宝级”、“世界级”剪纸艺术大师,她就是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库淑兰(1920-2004)女士,其剪纸在传统剪纸基础上有借用蜡光纸创造了鲜艳、丰满、和谐、灿烂的彩色剪贴。她生前为陕西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 江浙民间剪纸
江浙民间剪纸从风格上大体来说有不尽相同之处,都较精巧且玲珑剔透,线条流畅明快,内容上也均以花草居多、见长。
1.江苏民间剪纸
江苏地区剪纸尤属扬州民间剪纸著名,且具有代表性。扬州民间剪纸源于隋朝,盛行于唐,明清时期已发展成熟。直至清末民初,仍有不少艺人以剪纸作为手艺谋生的。《江苏风物志·江苏剪刻纸》云:“扬州剪刻纸技法上有剪有刻,剪刻结合。扬州剪纸的特点:剪工精巧、清新秀丽、柔媚有力,刻画入微、挺秀灵活、形神兼备,疏密相映,线条流畅明快,平看条条线,提起成一片。”
扬州民间剪纸的杰出代表是张永寿(1906-1989)。其剪纸线条婉约流畅、遒劲有力,构图简洁明快,面与线、虚与实、黑与白,相互生发,相映成趣,具有清新透逸的艺术风格。张永寿擅长剪纸花卉,尤擅剪菊,他的“菊花”于秀丽中见刚健、于妩媚中见豪放。被郭沫若赞颂为“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引自《百花齐放》诗集,1959年版)。
2.浙江民间剪纸
虽然浙江地处江南地区,但是浙江民间剪纸却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浙江民间剪纸源于海、山、平原兼备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社会、风俗等多方面因素,而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是农耕文化的体现。浙江民间剪纸历史源远流长,系源于唐代,形成于五代。《武林梵志》有载:“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它盛行于五代,明清时期已相当成熟,并发展到鼎盛时期。
浙江民间剪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廓,而于影像之中剪出细细的阴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著名学者何璟先生曾评价浙江剪纸:“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由于浙江各地民间艺人使用剪刀和刻刀的工具不同,从而使其民间剪纸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乐清的刻纸雅致精细;金华的剪纸却富丽雍容;端安平阳的剪纸不乏刚健豪放;东部沿海地区的剪纸又简约明快。浙江民间剪纸当中最具特色的是金华的戏曲窗花和流传了七百多年的乐清细纹刻纸。
浙江金华民间剪纸的戏曲窗花别具一格,作品构图较复杂,但造型古朴、生动形象,阴刻出丰满柔美的线条,尽显精巧富丽。温州乐清细纹刻纸更是以其主题鲜明、主体突出、对比变化黑白分明、纹样工细,以繁衬简的特色著称。其对称、均衡、丰满,尽显浙江地方风格。
(六) 福建民间剪纸
福建民间剪纸是东南沿海地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其中漳浦民间剪纸更是以细致的艺术风格、生动的剪纸造型和稚拙的美感在福建民间剪纸当中超群出众。漳浦民间剪纸在唐宋就非常流行。据《漳浦县志》记载:“宋代剪纸为花,备极工巧。”解放以后,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认真保护下,漳浦民间剪纸重焕光彩。
漳浦民间剪纸题材多源于生活。其中多见水产动物,造型典雅秀丽、生动活泼,结构严密紧凑,刻画惟妙惟肖。在剪纸艺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既有传统派的剪纸艺人领导着漳浦剪纸事业的发展,例如黄素老人,她的剪纸刀法严谨精巧、线条简练优美,又有在继承传统剪纸风格的基础上将漳浦剪纸推向市场的现代剪纸新秀艺人,例如高少苹女士,她以扎实的功底、辛勤的制作、丰硕的成果成为漳浦的一颗艺术新星。
(七) 广东民间剪纸
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当中,广东民间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名闻中外。其中,尤以佛山和潮州地区的民间剪纸著名。广东民间剪纸与其它地区的剪纸不同的是,剪纸的主要材料并非纸,而是金、银、铜箔或是锡箔。
广东佛山民间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仍流行于广大的农村地区。佛山民间剪纸色彩强烈、金碧辉煌,采用剪、刻、凿的技法,既有纤巧秀逸的佳品,又有浑厚苍劲的杰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民间剪纸在传统基础之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碧辉煌为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
广东潮州民间剪纸到了明代才开始流行,繁荣于清代时期,清末民国初期达到鼎盛。潮州民间剪纸的用途主要是为了美化生活,也与民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当地民俗活动中有准备五牲果品来祭祀的习俗,且五牲果品上必须以剪纸来装饰,这样随着世代相传,在当地就形成了风气。其内容既有连续性的戏曲人物剪纸,又有反映传统节日、婚嫁的装饰剪纸,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容。
二、各流派民间剪纸的同异
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民间艺术,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山西广灵民间剪纸、山东民间剪纸、陕西地区民间剪纸、江浙民间剪纸、福建民间剪纸和广东民间剪纸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而创造的文化结晶,同时它们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不断继承、发扬和繁荣的产物。其所特有的各地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和民族精神。与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中国民俗文化一样,这些民间剪纸的表现形态也是纷繁多姿,气象万千的。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山西广灵民间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等七个流派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地域性和强烈的造型性等特征,作为民俗文化的要素,在民间都独自顽强地生长,不断地传承、发展,都有旺盛不衰的生命力。同时七大流派的民间剪纸所蕴含的主题意象丰富而淳厚,凝聚着善的意识和美的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吉祥文化。
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山西广灵民间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等七个流派的民间剪纸创作主体起初都是以女性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男性作者也加入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队伍当中。例如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河北蔚县剪纸艺人王老赏都是男性。从剪纸选择的题材来看,几个流派的民间剪纸题材内容都十分广泛,但又各有所侧重。广东地区、福建地区、浙江地区的民间剪纸多以动、植物为主,鸟纹样剪纸尤其丰富;陕西地区、山西广灵地区和山东地区民间剪纸多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百姓生活等为剪纸题材,但河北蔚县民间剪纸素以戏曲剪纸为长更是与众不同。从剪纸的表现形式来看,地处北方地区的陕西地区、山西广灵地区、河北蔚县和山东地区的民间剪纸都是以“窗花”出现;江浙地区、广东地区和福建地区的民间剪纸多以饰品或刺绣花样形式的剪纸出现。从技法上看,陕西地区、山西广灵地区、山东地区的民间剪纸擅长剪纸;广东地区、福建地区、浙江地区和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刻纸尤长;而扬州民间剪纸又是刻剪结合,形成另一种剪纸格调。从艺术风格上看,广东地区民间剪纸华丽纤巧、玲珑剔透;福建地区民间剪纸优美、工整、鲜明;陕西地区民间剪纸粗犷、淳厚、雄健、拙朴;山西广灵地区民间剪纸既粗豪劲健,又不乏纤细秀丽;山东地区民间剪纸豪放、淳朴、精巧;江浙地区民间剪纸独具简洁柔美、精巧秀丽、刚健豪放之气;河北蔚县民间剪纸集各派风格于一体,鲜活、响亮、隽秀。从剪纸创生的历史来看,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地区民间剪纸出现最早,其次为扬州民间剪纸,再次是山西广灵地区民间剪纸,接下来是福建地区、浙江地区和山东地区民间剪纸,而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在民国时期才创生,但它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开创了点彩的先河。由于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审美情趣等因素的不同,各流派的民间剪纸都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
三、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深厚的文化底蕴背后却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传承的原生态民间剪纸越来越少,许多地方出现后继无人,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努力做好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推动民间剪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高度重视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程。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草根文化”的代表,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从对人的教育、审美的作用和影响看,它较物质形态文化遗产更加巨大、深广、流传更加久远,是可以不断开发和永续利用的活生态文化。中国民间剪纸不但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处境非常艰难,并且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边缘。故需要十分重视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坚持按照“抢救、保护、继承、发展”的指导原则,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措施,对历史遗留、流传于民间原生态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实行更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抢救和保护。
其次,要进一步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加大保护力度,给予政策扶持,健全保障制度。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一些热爱民间剪纸艺术的有识之士呼吁和组织下,全国掀起了抢救、恢复、保护、研究、发展民间剪纸艺术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陆陆续续也有一些关于民间剪纸的书籍出版、发行,民间剪纸组织成立。但由于政府部门缺乏有关政策扶持,投资较少,致使在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方面人才和经费严重缺乏。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
法规
,加大资金投入和重视人才培训,健全民间剪纸艺术保障制度,让保护民间剪纸艺术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第三,要及时对中国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夯实其传统基础。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是剪纸艺人不经过任何雕琢,纯手工、信手剪出的灵性之作,它是所有剪纸的艺术之母。但由于一直以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后继无人,艺术本身也随着剪纸艺人们自生自灭。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国民俗生活的见证与表达,我们应该以一种抢救的心态去及时抢救和保护,对这些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要深入发掘、鉴赏和整理,并妥善保存;对历史上原生态民间剪纸传承人的遗址应有计划予以保护;组织专人对历史上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悉心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有计划、有选择性的深入到民间剪纸艺术盛行地开展调查、收集和研究工作,逐步形成并完善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保存、研究、交流和传承体系;同时注意把古老的剪纸艺术大量引进现代人民生活领域里来,使剪纸艺术成为悠久民族传统和现代时代气息的有机结合体,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
第四,坚持保护、传承与发扬相结合,永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久盛不衰的活力。
1 .继续打造保护载体。近年来,南艺、南大、中央美院等高校重视加强对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程度,相继成立了研究所,并开设了民俗剪纸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需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共同抢救并保护民间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培养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传人;组织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有识之士,积极开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交流、研讨等各项活动,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广大。
2 .丰富、创新改革体系。民间剪纸艺术工作者应在老老实实地学会传统艺术之后,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地走民间剪纸艺术改革创新之路。应将古老的剪纸艺术大量地融入现代人民生活当中,使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文明内容交相辉映。但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剪纸艺术的地方特色,不可盲目地为所谓改革创新而丢弃了传统剪纸艺术的特色和精髓。
3. 形成长期展演、研讨机制。定期在一些城市的博物馆等或旅游胜地展示中国民间剪纸,分期分批邀请民间剪纸艺术家到各地举办专场表演。每年或每个季度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将其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和提高到新的水平。
4. 积极开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在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河北蔚县民间剪纸、江苏扬州剪纸、浙江乐清细纹剪纸、陕西安塞剪纸、广东佛山和潮州剪纸等九个地区的民间剪纸榜上有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民间有关地区,也属于全中国;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我们应坚持不懈继续抢救、保护、研究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将这块活化石变成活文化,让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走向世界,以中国民间剪纸申遗为契机,进一步建设中国剪纸艺术博物馆,并积极开展实现其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总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项全新课题,也是一个内容复杂、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在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扶助的同时,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加大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力度,真正使这一来自民间的奇花异卉,深入人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
上海老农
时间:
2011-12-11 17:15
人生有许多的选择,不一样的选择,一样的精彩!!!
作者:
一生眼泪
时间:
2011-12-11 21:06
(*^__^*) 嘻嘻……帮你踩踩。。。。。。。。。。
作者:
勤快暖宝宝
时间:
2011-12-12 02:07
(*^@^*)◤↑↑↑↑顶↑↑↑↑◢ 不顶不行了。。。。。。。。。。。。。。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