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枪》张艺谋不避“俗”拍的不是电影
[打印本页]
作者:
娱乐家族
时间:
2011-12-15 14:38
标题:
《三枪》张艺谋不避“俗”拍的不是电影
张艺谋是陕西人,在他的身上以及创作的影片中就浸染着浓郁的西北文化气息,张艺谋说过,是陕北的这块土地养育了他。所以,张艺谋在《
三枪拍案惊奇
》中的“俗元素”正体现了极其个人化的艺术特点。张艺谋身份上的这一明显特征,在另一位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影片中是很难看到的。这就是艺术风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俗并不是贬义词,指的是大众的、普遍流行的,另一种解释是风俗。相对于俗的是雅,成语中有“附庸风雅”一词。“风雅”来自《诗经》,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后泛指诗歌、文学。关于通俗,余秋雨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人文领域,没有通俗文化的介入是不完整的、不真实的。”所以,我们不必掩饰喜欢俗文化的心理,喜怒哀乐是每一个人所具备的基元性的通俗身份。
像张艺谋这样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电影导演,如果敢于打出“俗文化”的旗帜,时常会比别人更深刻理解俗艺术的真正涵义。这或许是观众对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充满期待的理由之一
《三枪》是张艺谋与赵本山继《有话好好说》、《幸福时光》后又一次联手,而且是一次深度合作,一次对东北“二人转”的大力推广。毫不夸张地说,赵本山的赵家班对该片的贡献绝不比老谋子少,与其说《三枪》是张艺谋的转型之作(首次拍古装喜剧),还不如说是他在大银幕上为赵本山搭建了个“刘老根大舞台”。
或许为了避免像先前几部大片那样,再被人诟病“形式大于内容”,张艺谋此番在《三枪》中没用大牌明星,也不玩人海战术,且故事改编自极具戏剧性的科恩兄弟作品。但摄影出身的他,这次把《英雄》的红(这回是粉红)、《
十面埋伏
》的绿、《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一次性地全用了,浓墨重彩,相当艳俗,画面呈现出强烈的风格化。与此同时,影片的人物是漫画式的(简直是直接从年画里走出来的),性格是脸谱化的,连角色的名字都是没有特定所指的张三李四赵六陈七。凡此种种,都为舞台化夸张表演的“二人转”铺好了道路,全片唯一的一个场景———西北大漠上搭建起的一个木楼面馆,就成了赵家班撒欢的舞台。
《三枪》全片充满着东北腔调,汇聚了春晚小品《不差钱》三人组,且把小品台词“这个,真没有”等直接搬上大银幕,甚至将“二人转”标志性的旋转手帕招牌动作移植过来。赵家班外加一个气质极为相近的《
武林外传
》佟掌柜闫妮,在《三枪》中都落力出演,抖包袱、耍嘴皮子、挤眉弄眼,大量现代词汇夹杂着英文,肆意开涮。在片中一身粉红衣服、穿个红肚兜的小沈阳,还是一如既往地扭捏,并发挥其招牌的模仿秀,一个人分饰男女两角自言自语地演绎了一段“爱情缠、粘、烦”三段论。应该说初登大银幕的小沈阳保持了一贯的“纯爷们”风格与水准,当然,因为在预料之中,也就没给人太大惊喜。同样来自赵家班的毛毛与程野,则是纯粹承担搞笑任务的一对活宝,两人的抢答辩论制造了不少笑料,很“二人转”。而全片给人最深印象的莫过于闫妮,同样是出演老板娘,不过该片中的她和《武林外传》的佟湘玉相比,无论是形象塑造还是性格刻画,都要饱满丰富许多,既有风情万种、一笑百媚的一面,又有敢爱敢恨的倔强一面,搞笑、癫狂、煽情、惊恐演绎得颇有层次,可说是闫妮最好的演出。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