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借题发挥
[打印本页]
作者:
xxtyshun
时间:
2009-12-29 16:48
标题:
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
乾坤倒转,疑六神无主——河蚌
坎离相逢,笑七窍生烟——赌徒
下雪了,没有痕迹,但分明看见。往上看,是漫天飞舞的簌簌与飘摇,洁白而又迷离。往下看,是满地的泥泞,落下一朵,玷污一朵,落下一片,融化一片。或许,如果一直下下去,量变总会引起质变;或许,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终于没有看到积雪,那看似无垠的洁白,也不过是为地上的赃物增添了某种养料。我踩着这肮脏地街道走下去,留下一行并不笔直的印记。寒风中,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或许,是否发生过,也的确没有多么重要,至少,当那个刹那弹指而去,我并不认为自己会真的在意。
见惯了矫情,却总是无法习惯。虽然也明白,绝大多数的语言,也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内心最深处的感觉,终于不是语言所能够描摹,于是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各种似是而非的东西比拟。却也不全是这样,有些时候,或许,只是因为某种难言之隐。中国人需要避讳的东西太多,而中国语言的言外之意也太多。有些话不吐不快,但真要直抒胸臆了,怕又会是亲者痛仇者快,于是,就学会了含糊。想说自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又不想被人指为“自大”或者“小人得志”,那就写“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国人的口味未必够重,但总也还是对味道有一些追求。“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显然不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比起芝兰之室,显然鲍鱼之肆更有人气。可以一起说黄段子,唱可能会引发“报警”的俗歌的酒肉朋友,总也还是需要一些;可以一起发泄不满,或者炫耀诋毁的狐朋狗友,也总得有那么三三两两。要明白中国人的道貌岸然,先就要明白那个貌似温文尔雅实则幽默诙谐的词——“敬而远之”。最妙的就是这个“敬”字,它跟“尊敬”可能没什么关系,更类似于“敬酒”的“敬”;当然,“敬酒”跟“尊敬”,也可以没什么关系——说白了,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态度。
跟小人相处,是让人愉悦的,或许只因为我们本就是这类人;当然,也有不高兴的人,通常,正是这些人的不高兴,才成就了其他人的高兴,而这,也正是小人圈子吸引人的所在。一如那句俗话:“谁人人前没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或许也不只是中国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笑话,其实对笑话的当事人而言,都是一种悲剧。或许,正是因为太多的人用看笑话的心态去看别人的悲剧,所以,才更让人难以对自己的悲剧一笑而过——这,或许也是源于某种逆反心理。“越是能够从看小丑表演中获得愉悦的人,往往越是不愿意扮小丑。”——如果这话的对象不是孩子,那么就无限接近真理。孩子跟成人的确是不同的,他们竟然还会相信圣诞老人。
圣诞节那晚上吃多了,我想我不是很开心。当我很开心的时候,总是吃不太下饭。只是,却终于也没能找出一个不开心的理由。按照一般的标准来看,那应该是个很美好夜晚。或许,只是错觉,就如周日下午的雪;又或者,只是那天真地饿了。连续几天没在家吃饭了,粤菜、湘菜和火锅一溜儿吃下来,总算是明白了什么叫作“五味令人口爽”。很喜欢“爽”这个字,满肚子的错号,围绕着一个“大”字,过去实在很难想象,怎样的感觉才能配得上这个“大错特错”的字。今天晚上,还要接着“爽”去,因为有一个无法拒绝的酒肉朋友。酒肉朋友的饭局,君子之交的清谈,红颜知己的约会,都是不好意思拒绝的,大不了将错就错。
一个朋友来了,一个朋友走了。迎来送往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丰富,语言的表达越来越专业,已经是深谙个种三味了。幸运的是,有些方面,终于还是保持了一些业余的秉性;虽然,这些业余带来了不少的不幸。手段和态度之间,本不是问题,事实上,也的确难以划清界线。只是,有时候,我却还是抱着一丝莫名其妙的固执,执拗地像一个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在快要成为孩子他爹的年纪......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