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杜鲁门往日本投核弹目的不在日本 [打印本页]

作者: 纸风铃    时间: 2009-12-31 14:33     标题: 杜鲁门往日本投核弹目的不在日本


杜鲁门(中)和斯大林、丘吉尔在波兹坦会议上
二战中那史无前例的新型杀伤武器的应用,表面上是针对日本两座城市的,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内在意图却是为了杀鸡给猴看,想以此警告苏联军队不要越过苏联边境南下土耳其。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随着一声巨爆,一朵最美丽也最可怕的蘑菇云在广岛上空腾空而起,整个天空一片光亮。在极度美丽耀眼的蓝光和红光中,一座城市从此不复存在。三天后,又一朵蘑菇云在长崎升起。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旋即结束。
人们一直认为美国是为了促使日本尽快投降结束二战才决定投放原子弹,但关于美国动用核武器的真实原因,各国历史学家至今仍争论不休。在深入研究当年亲历者一系列证明材料后,俄罗斯史学家、作家伊戈尔?阿塔马年科得出了一个新结论:二战中那史无前例的新型杀伤武器的应用,表面上看是针对日本的,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真实意图却是为了杀鸡给猴看,想以此警告苏联军队不要越过苏联边境南下土耳其。
边境屯兵百万
熟悉二战史的读者也许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担心日本军队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在远东集结了百万部队,装备了数以千计的坦克和火炮,并拥有数百架作战飞机。但由于种种原因,史学家们在论著中却有意无意地避讳了一个事实:当时苏联在土耳其边境也集结了一股人数和装备同样庞大的“遏制力量”,总兵力达20个师,组成了三个满编的精锐集团军。
当时,苏军集群不仅驻防在苏联所属各高加索共和国,在伊朗境内的大不里士地区也有部署,而此地恰恰是苏联、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四国边界的交汇地带。苏军入驻伊朗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921年苏伊条约的第6条:如果有第三国企图把伊朗变成反对苏俄的军事桥头堡,那么莫斯科有权向伊朗派遣工农红军。
1941年8月,苏联先是向伊朗派出了12个师,随后又增派了5个师。苏联出兵的理由,是伊朗境内的德国间谍活动十分猖獗,并且企图挑动德黑兰与莫斯科发动战争。此外,苏联出兵还有另一个原因: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局得到情报说,土耳其在与亚美尼亚接壤地带集结了近百万兵力,妄想一举攻占苏联高加索地区。
面对苏军意外入驻伊朗的新形势,土耳其领导人随后得出结论:对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入侵必须推迟,须等德军先拿下莫斯科再说。尽管后来莫斯科始终未被希特勒的军队占领,但土耳其并没有放弃对苏联高加索地区的进攻计划,而是一直在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并不断加强在土耳其与亚美尼亚边境的兵力部署。在洞悉土耳其军方的这些图谋之后,苏联在伊朗部署的兵力只多不减。
苏军剑指伊斯坦布尔
到1945年5月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已初见分晓,人们也清晰地预见到,被苏军解放的东欧国家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此外,苏共中央政治局多数成员还形成了共识:要充分利用战争的有利时机,收复1918年沙俄倒台时被土耳其占去的大片亚美尼亚土地。这片疆土的面积几乎恰好是现代土耳其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位于凡湖附近的亚美尼亚山地与河谷,是土耳其最肥沃物产最为丰富的地区,并且它至今仍哺育着这个国家,足见它对于土耳其有多么重要。
在苏联意欲获得的这片土地上,95%的亚美尼亚人都对俄国心怀善意,对土耳其只有憎恨。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列为国教的国家,其历史可以溯源到四世纪时,并且在之后的一千年间一直以独立国家的形态存在。传统上亚美尼亚的疆域在今天的高加索和土耳其东北部,而16世纪中期,亚美尼亚却被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瓜分。1805年~1828年,东亚美尼亚并入俄国,西亚美尼亚依然属于土耳其。
在二战中,虽然土耳其“中立世外”,但苏联领导人对安卡拉当局一直心怀不满:土耳其虽然宣布黑海水域为自己内海,关闭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有意阻断了苏联舰船进出地中海的海上通道,但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船却可以在这些海峡内畅通无阻。
当时,苏联在大不里士地区屯积了17个精锐师,政治形势也日渐成熟,从伊朗边界到伊斯坦布尔的武装跳跃已轻而易举——苏联已铁心要拿回曾经短暂归属沙俄的那片土地,并趁机在整个小亚细亚建立一个苏维埃政权,如同打算在东欧国家所做的那样……显然,这是苏联人的盟友美国和英国极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1945年2月2日至9日,“三巨头”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了雅尔塔会议。此后不久,斯大林就指示米高扬和马林科夫制定一个土耳其战后重建方案,提交苏共中央委员会议论。这个土耳其重建方案很快制定完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把本国政治可靠的亚美尼亚裔公民和*员组织起来,充实到南部边境各地区和各城市的党委会。这些地方党委即将面对的重要任务就是,在红军拿下土耳其土地后,在被解放的那些城市迅速组织起亲苏政权。苏联领导人甚至计划得手后要恢复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旧称“康斯坦丁堡”。
然而,这个倾注了苏联领导人极大心血的周密计划却遇到了前所未遇的麻烦,并最后胎死腹中。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