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李聚奎摸虎须 两次改变林彪决心 [打印本页]

作者: gionah    时间: 2010-1-5 16:42     标题: 李聚奎摸虎须 两次改变林彪决心

李聚奎两次改变林彪决心


李聚奎是我军的一位著名战将,红军时期他曾长期在林彪领导下作战。作为林彪手下的一名师级指挥员,他勇敢、机智、大胆、灵活,积极而不是简单地服从命令,对于林彪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使林彪最终改变决心和命令,曾两次赢得对我有利的形势。


改变林彪的正面强攻计划

1934年二三月间,我军在黄陂大捷之后,有意用一部兵力同敌人接触,诱敌向南前进;主力红军则迅速回到宁都以东地区休整。大约半个月后,主力红军又隐蔽转移到宜黄以南,在东陂至宁都之间的山地埋伏待机。

3月20日,敌吴奇伟率前纵队跟踪我军至新丰、甘竹、罗坊、朱坊一带,敌罗卓英的后纵队却仍滞留在东陂、五里排、草台冈一线,两个纵队之间,形成了一个由西北转向东南,虽有纵深配备,但长达3日行程以上的长蛇阵。

中央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一贯的打法对此敌各个击破,将我军主力转到敌人之侧面,打其薄弱的腰部,集中兵力消灭草台冈的罗卓英部。为了迷惑敌人,我军专门派出第11师,在广昌的洽村迎头向吴奇伟纵队的前面佯攻,吸引敌人继续向东南前进,以造成我攻其腰部的表面态势。而我主力红军则分兵左、右两路向草台冈出击。李聚奎的第9师所在的左路由林彪、聂荣臻指挥,任务是由西北向东南攻击。

李聚奎对这次作战的计划是清楚的,准备是充分的,行动也是积极的。但是,由于对行军路线不够了解,加之对途中困难考虑不充分,以至他率部赶到草台冈西北侧的攻击位置时,已经超过了预定时间。对此,林彪和聂荣臻都非常不满意。

当时,由于第10师、第11师早已向黄柏岭之敌展开了进攻,林彪和聂荣臻遂商议决定,让李聚奎的第9师担任预备队,隐蔽待命。多次担任先头任务的李聚奎,对于此次的“坐山观虎斗”心里非常难受,他内心为自己延误时间感到懊恼,但他坚信,肯定还有硬仗等着他们第9师。

随着战斗的进展,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在左路,第10师、第11师向黄柏岭发动了多次猛攻,但均因敌人居高临下、据险死守,我军始终未能占领阵地,而且伤亡很大,一军团就已经有三位师长负了伤。在右路,情况更糟糕,损失更大,彭绍辉的胳膊都被打断。李聚奎了解到这些情况,心里十分焦急,就等着上级一声令下,自己率部到一线投入战斗。

下午3点,林彪终于把李聚奎叫到了指挥所:“10师、11师一左一右向黄柏岭多次发起攻击,从拂晓打到现在,还没有拿下来,现在命令你们9师上去,从下面的山垭口突过去,限两个小时把制高点拿下来。”

有重要的任务交给9师,这是李聚奎意料之中的事,但林彪要求从正面的山垭口突过去,却与他事前的想法截然不同。他深思了片刻,觉得还是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对林彪说:“从山垭口正面强攻,对我们不利,敌人用两挺机枪就可以把山垭口封住。”

林彪想了一下说:“那你说怎么办?”李聚奎胸有成竹地说:“以一个团向山垭口佯攻,用两个团从山垭口左边的两条山梁上进攻。另外,两个小时太长了,部队展开后,要争取在一个小时内解决问题,否则形成对峙,对我方不利。”

林彪欣然接受了李聚奎的建议:“能在一个小时内解决战斗当然更好,就按你的意见办吧。”

见林彪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李聚奎心里很是高兴,但他深知林彪的脾气,自己改变了他的计划,而且还主动提出缩短一小时解决战斗,若能实现当然好,假如实现不了,他非常清楚后果会是什么。他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最终,在李聚奎的亲自指挥、精心组织下,9师正面佯攻、侧面主攻密切配合,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冲上了山顶,拿下了山头。林彪的脸上也掠过了一丝笑意。

改变林彪的渡河地点

1935年4月,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速渡金沙江,甩掉尾追堵截之敌,去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5月2日,军委指定红一军团在龙街渡江;干部团和军委纵队在皎平渡江;红三军团在洪门渡江。

当时,李聚奎任红一军团第1师师长。在渡江行动中,第1师担任先头部队。接到命令后,李聚奎立即率部从元谋出发,迅速抢占龙街渡口。李聚奎来到江边,发现江上的渡船已全部被敌人拖到对岸烧毁。望着奔腾的江水,李聚奎心里非常焦急,他想:没有渡船,一时又难以架起桥来,到时大部队挤过来,情况就会非常危险,他的先头渡江任务就很难完成。想到此,他立即命人向后架了15里电话线,以便与军团司令部随时联络。接着,李聚奎组织全师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召开“诸葛亮会”,商讨渡江的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想了不少架桥的办法,但经过试验后,又都被一一否定了。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军团长林彪的电话打到了李聚奎的师部,询问先头部队的渡江准备情况。李聚奎想实事求是地把情况向他汇报,可刚一开口,林彪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你不要讲情况了,干脆回答我,你的部队什么时候才能过江?”

当时,李聚奎正在为没有办法迅速渡江而焦急,见林彪如此不体察下情的态度,心里顿时升起了无名火,干脆赌气地对林彪说:“要是干脆回答的话,那架不起桥来,什么时候也过不了江。”

听李聚奎说话的口气有些不对,旁边的同志有的向他使眼色,有的向他做手势,提醒他不要顶撞林彪。果然,电话那边的林彪也发起了脾气,妈的娘的大骂了一阵,李聚奎心里虽然不服气,但还是尽量克制着自己。

这时,林彪的口气也有些缓和:“那你说说,为什么架不起桥来?”李聚奎便把他们多次试验失败的情况向林彪做了汇报,但林彪最后还是坚持说:“你们再想办法,明天一早一定要过河。”李聚奎赶紧向林彪提出了他的想法:“据我们了解,军委纵队已在皎平抢到了渡船,我们是否可以到那里去渡江?”林彪武断地说:“不行,从龙街到皎平无路可走。”李聚奎解释说:“我们已经调查过了,虽然没有大路可走,但有小路可行。”林彪有些不耐烦了:“不行,还是按原计划进行,你们一定要在明天一早从龙街渡过河!”说完便“啪”地一声把电话挂断了。

李聚奎十分恼火,他对林彪盛气凌人的态度非常反感。但他反过来一想,敌人有80个团紧追而来,而我军先头部队过不了河,也难怪林彪发脾气。想到此,李聚奎又带领有关人员来到江边,面对激流,苦苦思索,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复教导:灵活机动。他感到,自己作为最了解情况的一线指挥员,不应该光知道消极地执行命令,不能让部队在“一棵树上吊死”,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

想到此,他决定马上返回师部,再次通过电话向林彪反映情况、陈述己见。接到李聚奎的电话,林彪见他固执己见,便不耐烦地说:“行了,情况不要再讲了。你把部队收拢起来,吃了饭休息两个小时即出发。你们在前面走快点,把路让出来,二师跟在你们后面,明天上午一定要赶到皎平渡。”

虽然当时林彪显得非常不高兴,但终于被李聚奎说服了,使他改变了命令,李聚奎心里还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但他更知道,如果部队不能在皎平渡安全渡江,对自己来说,会是什么后果。想到此,他立即命令部队向皎平渡进发。但由于部队在龙街折腾了两天,加之道路难行,他们赶到皎平渡时,还是到了第二天下午,在刘伯承等领导同志的协调指挥下,李聚奎率第1师终于全部安全过了江。

李聚奎此时真的松了一口气,他感到庆幸,部队行动虽然迟缓了一点,但毕竟全部安全过了江,如果不是当机立断改变渡口,把时间花在根本无法架桥的龙街渡口上架桥,部队肯定到现在还过不了江。

想到这些,李聚奎感到自己悟出了一些道理:执行命令确实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但对革命是否忠诚,是不能简单地以“服从”二字来衡量的。消极地服从命令,惟命是从、生搬硬套,那是一种对革命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变相的个人主义,其结果必然会给革命带来损失。
作者: 花开绿叶明    时间: 2010-1-5 16:43

来源于网络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