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日本人为何传颂郑成功?
[打印本页]
作者:
kaerdd
时间:
2010-1-20 08:59
标题:
日本人为何传颂郑成功?
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争夺爱妾陈圆圆,以为明帝复仇为名,出关向满清借兵,结果引狼入室,反而促成了明朝的灭亡。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留下千古骂名。与此相反,京师沦陷以后的江南各地,涌现出不少精忠报国、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扶明到底、收复失地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县。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尊为“国姓爷”。
明末清初之际,我国固有领土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于1642年强占,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屡遭血腥镇压。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郑成功率师两万五千以及数百艘战舰自金门出发,经澎湖,直取台湾。在台湾岛上人民的支持协助下,登陆后围攻荷兰总督所在的赤嵌(在今台南境内)。并击溃自巴达维亚(今印尼亚加达)前来驰援之敌,前后苦战八个多月。康熙元年(1662年)2月1日,荷督揆一被迫签字投降。至此,被荷兰帝国主义者实施了38年残酷殖民统治的宝岛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不幸的是,矢志复明灭清扶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一病不起。为寿不永,年仅39岁。正是:
壮志未酬身先丧,
千古遗恨泣英雄。
出乎我们意外的是,日本人对郑成功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却有一种特殊的尊敬感和亲近感。原来,日本文人学士在江户末期就留下了不少咏叹郑成功叱咤风云悲壮一生的诗文。如梁川星岩(1789-1858)的“不辞独力任颠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1749-1823)的“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等等。我注意到,日本人之所以对郑成功如此感兴趣,除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外,还因为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他生在日本,七岁时才被接回中国。
-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
至今,在郑成功出生地平户(日本长崎松浦郡平户町),在每年郑成功忌辰那天,还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公祭。郑成功儿时的故居仍保留着昔日的原样。相传郑成功当年离日回国前亲手种植的一株椎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一位日本友人曾示我一张记述郑成功出生的“儿诞石”的图片,并向我讲述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有一天在平户海边拾贝壳,忽然一阵腹痛,就倚着海边一块巨石生下一个男孩,就是郑成功。这块巨石今天仍屹立在那个海边上,当地人称之为‘儿诞石’,是平户的一个名胜地,慕名前往观光的人很多……”
我从日本一些资料中进一步得知,郑父芝龙在明天启三年(1623)随一艘荷兰商船到了平户,当时才19岁。在清理船货、等待顺风返航期间,借住在比他大两岁的田川小姐家中,这对青年男女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只是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后来,郑芝龙成为在中日之间经常出没的海盗,直到明崇祯元年(1628)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1630年,郑成功被接回福建老家。
-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郑成功回国后成长于富豪之家,自幼习文弄武,学剑弄枪,从青年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研读兵书,继承儒家中忠君爱国思想,素怀灭清复明之志。他在36岁那年(1659),率领十万抗清义军围攻南京,从瓜州(江苏镇江)直逼金陵城下。为明心志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绝: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
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诗力透纸背,至为感人,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郑成功短暂39岁的一生,原本是传奇性的文学素材,但只因他生在明朝末年,又是抗清英雄,故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满清时代,无法像关羽、岳飞、花木兰等历史人物那样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人传颂。号称“日本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歌舞伎剧,风靡一时,而且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其后,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1956)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作者:
卡多佐
时间:
2010-1-20 09:00
文章来源于网络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