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军报:中国缺乏国际话语权 需增强软实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蓝色海域
时间:
2010-1-21 14:40
标题:
军报:中国缺乏国际话语权 需增强软实力
中国2009年大阅兵中,空军歼11战机梯队飞越天安门。
2008年4月11日,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起跑仪式现场等待仪式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中广网12月24日报道 当代,在解决国际争端、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中,仅仅依靠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不仅要付出巨大的资源代价,还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相比之下,国家形象、发展模式、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以感召为主的软实力,却在展现国家魅力、提高国际地位、化解争端等方面,有着硬实力无可比拟的优势。软实力处在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注重提高软实力成为大势所趋。
增强对国际社会的感召力
提升“软实力”,就是要向世界展现蓬勃发展的经济形象、透明公正的政治形象、和谐融合的文化形象、温和诚信的民族形象等,充分发挥国际影响力,以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负责赢得各国的尊崇。
我国正在将和平发展的承诺付诸实际行动,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展现我国亲和友善、富于合作的战略气度。同时,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深邃内涵和现实价值,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搭建起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推动国际文化互动交流,向世界展现我国独特的人文魅力,使国际社会从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国,消释对我国实力增长的恐慌和担忧,为我国和平发展注入“润滑剂”。为此,我们应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主持正义,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国际友好关系;自觉适应全球化时代变革的需要,开创国际关系新理念,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民族文化理念;积极关心全人类的福祉,在国际社会遭受洪灾、海啸、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时,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及时提供救援,并加强与国际社会在维和、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展示我国的政治道德操守。
在重构国际秩序中发挥作用
国家崛起的标志之一是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当前,由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影响力与大国身份不完全匹配,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主张的诉求还处在别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之中。
我国发展“软实力”,要着眼于本国战略利益,不断提高国际事务的参与能力,扩大国家利益在全球利益框架内的权重,以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参与国际规则的调整设置。此外,应加深对区域性国际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以前瞻的眼光推进制度化合作,将战略目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有机融合起来,构筑起和平发展的战略依托。
探索完善“中国模式”
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忽略本国经济基础、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的特色,简单效仿他国发展模式,从来不会成功。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为许多尚未摆脱贫困的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世界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但“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发展“软实力”就是要引领全国人民深入思索当前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务实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思考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中国模式”这一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向世界展示我国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关注和向往,增强全国人民对坚持“中国模式”的信心和走自主发展道路的决心,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开辟出一条充满光明前景的发展道路。
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民族精神始终是最基础的力量支撑。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给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精神的重塑带来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气去占领思想领域的新阵地,就容易造成民族精神虚无,民族意识淡化,甚至会导致民族优势的逐步丧失。
发展“软实力”要一如既往地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认同的强大精神号召力,鼓舞全民族形成共识,共体时艰,目标一致,去完成伟大的时代创举。我们应充分吸取世界优秀民族的文明成果,对民族传统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以现代理念诠释数千年的文化结晶,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培育现代民族精神,启发民族自豪感。同时,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强化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奠定和谐民族的现代文化基础。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传统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凝聚发展动力,使整个民族永葆发展激情,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营造和谐发展的内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硬实力”迅速上升,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距离。但“软实力”的提升,还面临着许多不足: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观念陈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还面临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软实力”发展上的不足,影响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造和谐发展的内部环境——革除束缚发展的传统观念,解决好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重塑自主参与的公民意识,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为解决各种深层问题打下坚实的“软”基础。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