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俄华商走出转型期 推荐
[打印本页]
作者:
蓝色海域
时间:
2010-1-27 12:18
标题:
在俄华商走出转型期 推荐
广东侨网讯 2001年7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互为最大邻邦的中俄两国面向21世纪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7月17日,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向俄罗斯各界知名人士发表的精彩演讲中,又用纯熟的俄语精辟地把这种关系概括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这一高屋建瓴的论述,得到了俄罗斯各界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评价。
莫斯科华人2-3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莫斯科生活、工作的老华侨就有几百人之多。其中有不少是中国老一代革命家的后代。他们大都已加入俄罗斯国籍,进入耄耋之年,并早已经融入俄罗斯这片神奇黑土地。
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之后,前来莫斯科经商的华人最多的时候据说达到过10万人左右。据记者日前从全俄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李玉通先生那里了解:目前仅在莫斯科经商、生活的华人就有2-3万人左右。由于俄罗斯不是移民国家,这部分华人在这里大都是短期经商工作身份,每年办理一次临时居住手续。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与俄罗斯人通婚的华人,获取了俄罗斯国籍。
华商分为两大类
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作为新一代在俄罗斯经商、奋斗的华人,目前基本上都能做到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发挥着活跃俄罗斯经济,传播市场理念,拾遗补缺的市场开拓者作用。
这部分华人华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国家公司的代表处或合资商业机构;个体商贩或民营合资企业。记者这里主要介绍后一部分人的现状。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庞大而厚实的经济实体和资金作为支撑和后盾,为了规避风险,大都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饮食服务和简单的加工制作企业。
走出转型期
俄由于近十年来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市场发育不健全,
法规
政策很混乱,官员为所欲为,黑势力横行霸道。这里的华商基本上都在惨淡经营,小心度日,深居简出。这些年,俄罗斯由于大量存在灰色清关、包机包税、偷税漏税等不正常商业渠道和商业行为,部分华商也利欲熏心,试图利用俄罗斯市场混乱达到短期暴富的目的,结果最后害人害己,很多人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前几年,抄货、抢货事件时有发生,有几次几乎闹出两国外交纠纷。因此,凡是在莫斯科经商4年以上的中国商人,谈起俄罗斯的经营环境和贪官污吏,无不谈虎色变,恶梦连连。
近两年,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出现好转,在俄华人华商的处境和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究其原因,一个是得益于整体商业大环境的好转;另一个是华商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在增强;再就是华人华商改变了过去散兵游勇似的做法,开始团结起来,注重协作精神,并大胆维护自己的合法正当权益。目前,仅在莫斯科各种华人商会,商业联合会,同乡会,华人华侨协会就建立了好几十家,并朝着联合壮大趋势发展。现在莫斯科共有华人报纸6家,华人出版的俄文报纸一家,寻呼台两家。各种法律咨询公司,服务性公司,旅游翻译公司难以计数。
追求自我完善
十年前,莫斯科市只有北京饭店一家中餐厅。现在每个月几乎都有新的中餐厅、茶楼开业的消息。由此可见华人的商业活动已经开始向长线投资发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华人华商逐渐恢复并增强了在异国他乡发展事业的自信心。
现在的莫斯科,做豆腐卖豆芽的,烫头洗发的,提供家教秘书的,卖中国调料的,华商几乎占据各行各业。与十年前记者第一次来莫斯科时的情景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里的大部分华商并没有一门心思钻钱眼,而是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和自我完善。过去华商在赚钱之后,不是上赌场就是进夜总会。现在他们开始组织起来搞散文、摄影比赛,成立反邪教组织,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支持祖国和平统一进程。2001年7月中国在莫斯科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这里的华人和华商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里,记者想起俄罗斯媒体时有关于中国非法移民的不实报道。有一位俄罗斯人口专家断言:仅在莫斯科就有20万中国人,俄罗斯境内的中国非法滞留者将近150万之多,而且大多数中国人通过与俄罗斯人通婚达到滞留俄罗斯的目的。记者对这一说法不能苟同。当然,中俄之间确实存在非法移民问题,但这需要双方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加以整顿。
上海商人的自白: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在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有一位高个子的上海男人。他在一次闲聊时向记者披露了在莫斯科坎坷的创业史:几年前,他代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来莫斯科从事进出口贸易。由于初来时对俄罗斯国情不甚了解,以为遍地是黄金,于是盲目发货订货,结果最终经营失败,血本无归,欠了国内一屁股债,没有办法回国见江东父老。
后来,他经过刻骨铭心的反思,终于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老打无准备之仗,老打无把握之仗”。他现在认定一条道理:要想在异国他乡奋斗和谋生,绝对不能抱侥幸心理,做投机商。一定要研究国情和民情,掌握俄罗斯的市场运作规律;再就是要考虑好自己的实际能力,因人制宜,作自己能做、能控制的事。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中国不会,俄罗斯同样不会。
他现在从事中俄文化交流,接团陪团当翻译,虽然挣钱不多,但是心里很踏实,再不会做恶梦。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真正赚到了钱,把原先欠国内的债还上,把欠的人情还上,做一个平平淡淡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是我8年来的所有体会”他神情淡然地说。
上海姑娘异国恋嫁了个模范丈夫
记者还认识一位来自上海的姑娘。她7年前加入出国热潮,在家长的支持下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希望将来回国后作一名新闻记者。在上学期间,她同时为浙江省的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做销售代理,以便勤工俭学,补贴一下莫斯科高昂的费用,减少对父母的经济压力。
上学期间,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当年的同学俄罗斯小伙子安德烈。这位曾在远东当过兵的来自莫斯科郊区的小伙子,从小就对东方文化怀有极大兴趣。他一开始接触这位名叫张月的上海姑娘,完全是为了学习汉语,孰料张月的普通话讲得不标准,结果安德烈的汉语至今也总带有一种上海味。乍一听,不知是在讲哪国话。
几年前,两个人正式登记结婚,现在已经生有一个2岁半的小姑娘。由于有了安德烈的帮助,张月推销的中国工艺品一直很受欢迎。一开始每两个月只能销售一个20尺的货柜,后来每年销售到15只40尺货柜。由于经营有道,小俩口不仅在莫斯科买了公寓,买了汽车,而且每年还到世界各地去度假,享受生活。
记者最近一次见到他们时得知:两个人最近正在筹划开设一家网络公司,准备干自己喜欢干的工作。至于销售中国工艺品的业务,已经交给亲戚去打理。这是目前记者在莫斯科看到的比较成功的一对异国婚姻家庭。借用张月的话说:自从两个人结婚以后,安德烈既戒烟,又戒酒,全然不像嗜酒如命的俄罗斯男人,气质更像一位上海模范丈夫。由此看来,东西方文明相撞迸发出的爱情之火,还是很美丽的。(编辑:文芬)
作者:
陈茵茵
时间:
2010-1-27 12:19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