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共产党何以得高分
[打印本页]
作者:
daxiang800
时间:
2010-1-29 17:52
标题:
中国共产党何以得高分
中国*何以得高分
今年是中国*建党八十八周年,又是执政60周年。如何评价中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前驻华首席记者齐迈克曾感慨的说,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把英国和美国在工业革命时期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使命完成了,极大的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就凭这一点他就要“给中国*打一个高分”。
齐迈克给中国*打了一个“高分”,打得对。但似乎是偏低了,打一个“最高分”也是当之无愧的。
那么,中国*何以能得高分,按齐迈克的分析是:究其根源,在于她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东西----富裕的生活,民主的政治和自信的民族意识,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如此稀缺。
齐迈克的分析,有其道理,但是不够深刻、透彻,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根源。
依我看,中国*之所以得高分,其真正根源,是她总结、接受了一百多年来社会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既纠正了过左,又防止了过右,找到正反两个面的切合点,像打靶一样,打中了环心,得了高分。
社会,同一切事物一样,有正有反两个方面。诸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公有(国有)制与私有制;宏观与微观;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等等。
社会的正反两个方面是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互为因果。如果消灭了一方,也就否定了另一方。可是由于人们思想的偏见,也是认识要有个过程,产生了极左和极右两种思潮。由于这两种思潮作怪,往往对待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只讲矛盾,不讲统一;只讲一分为二,不讲合二为一;只讲斗争,不讲和谐。把正反两个方面视为势不两立,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使社会发展曲折徘徊,让人类吃尽不少苦头。
首先讲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一对矛盾。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效率、高利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成果,要公平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是相反相成、合二为一的,不可偏重一方,更不可消灭一方。
可是在近现代史上,一百多年来,这一对矛盾长期处于势不两立的状态。社会主义要消灭资本主义,取而代之,资本主义则要把社会主义消灭在摇篮中。
在社会主义未出现以前,资本主义的初期,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资本家只顾追逐利润,哪管工人的死活。虽然创造的财富堆积如山,但是创造财富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却沦为无产者,成为饥寒交迫的奴隶。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了《*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问世。《*宣言》顾名思义,就是要共产,要剥夺剥削者,要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首先在俄国得以实现,通过十月革命消灭了资本主义,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又发生了连锁反应,东欧各国、中国、越南、朝鲜等一大批国家相继消灭了资本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但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却没有赢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革命的目的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革命胜利后却走上了共同贫穷的道路。这是因为革命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消灭了,生产力不是被解放了,而是被束缚了,生产不是发展了,而是萎缩了,虽然分配公平了,贫富差被消灭了,但是缺乏丰富物质基础的公平分配,只能是共同贫穷。
穷则思变,人们不甘心走共同贫穷的道路,改革是势在必行。可是苏联和东欧各国*在领导这场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中,由极左变为极右,全盘否定了*的领导,全盘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导致了苏东剧变,*解体,社会主义红旗落地,改旗易帜,又重新回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结果使苏联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东欧各国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是,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几乎被沉沦了。试问这些国家的*应该打多少分,依我看应打零分。
在万花纷谢一时稀之际,犹有花枝俏,这枝花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国一样,建国后走了一条共同贫穷的道路,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可是中国的改革完全不同于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
中国*的第二代领袖邓小平同志,总结吸取了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四个坚持中,最重要的是坚持*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的机体上嫁接资本主义,发挥资本主义的高效率,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这样,既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又发挥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既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再版,又不是资本主义的复辟;既姓社又姓资。这就是邓小平理论创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这个“特色的威力”,让中国三十年完成了英美100年的使命。打一个“最高分”,应是当之无愧。
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连的就是公有(国有)制与私有制的问题。公有制与私有制也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有支配权,有利于宏观调控。生产资料掌握在私人手中,有利于微观搞活,是高效率的源泉。二者也是相反相成,合二为一,不可偏重一方,甚至消灭一方。
可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搞的是极左的全盘公有化,大至国民经济命脉,诸如银行、矿山、铁路等(这是应该公有的)小至编筐编篓、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等(这是不应该公有的)统统实行公有制,不允许有半点私有。如果有了半点,就要做为资本主义的尾巴坚决割掉。全盘公有化,造就了大锅饭、铁饭碗,因此泯灭了人们的积极性,国家把经济管死了,生产力被束缚了,经济萎缩了,这就是穷社会主义的根源。
与传统社会主义相反,自由资本主义搞得又是极右的完全否定公有制,实行全盘私有化。甚至把国家的经济命脉,直至银行,也全盘实行私有化了,钞票都由私人发行。国家失去了支配权,政府被架空了,导致金融泛滥,这就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
中国*吸取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在国企改制中,实行抓大放小。所谓抓大,就是把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如银行、矿山、铁路、军工等,仍然坚持国有,抓在政府手里,作为宏观调控的支配权。所谓放小,就是把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通过改制实行私有化。这样就把中小型企业搞活了,救活了。中国特色的所有制,是公私兼有的二元化。既有利于宏观调控,调“控”不调“空”,控而不死,又有利于微观搞活,活不失控,活而不乱;既发挥了市场作用,又发挥了政府作用。这就是在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能成为“诺亚方舟”的根本原因。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虽然身临其中,但却免遭其害。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虽然“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还能保持平稳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二元化的所有制救了中国。特别是,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能拿出4万亿元,保持经济发展,让人垂涎。现在全世界各国对中国都刮目相看,已成为学习的楷模。
我这样讲,不是说中国就十全十美,完美无缺,不需要继续改革了。恰恰相反,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不进则退,不继续改革也会走向反面。
我们国有企业占的比重还太大,垄断严重,必须持续改制,否则就堵死了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政府管得太多,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最重要的是,官商勾结,贫“腐”差太大,已形成了既得利益阶层,成为改革的“中梗阻”,滞后了政治体制改革。须知,“诺亚方舟”是在改革中形成的,不继续改革就会下沉,甚至沉没。
刘峰昌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