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纪实感言:贫寒,让我们结伴去读师范?
[打印本页]
作者:
blessyou0607
时间:
2007-6-5 15:54
标题:
纪实感言:贫寒,让我们结伴去读师范?
纪实感言:贫寒,让我们结伴去读师范?
高考终于来了,山里学生打来了电话,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打来电话的。
三年时间就这样快速飘逝,我的第二批(2001--2004)山里学生就要走上高考的战场了,除了兴奋,紧张外,他们心中一定还有很多我们难以体味的犹豫,矛盾和苦痛。大学,是他们的梦想,可是,对于绝大部分山里学生而言,即便是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们也很难快乐不起来。
没错,是因为贫寒与恐惧,挥之不去的贫寒,对大学高不可攀的学费的恐惧。
好几个学生都问我填什么志愿好。这些学生是幸运的,他们顺利地读到高中毕业,无论他们能否考得上大学,他们都是“幸运”的,在那片贫寒山区,能读到高中毕业的山里孩子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无数的山里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外出打工了,大学,是绝大部分贫寒的山里孩子不敢奢望的梦想。
前久在某媒体上看到一个统计数据,贫困山区读高中的学生比例不足30%,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学生越来越少。看完这则新闻后,我突然想计算支教期间,自己教过的山里学生中,究竟有多少学生读完高中,结果依然让我吃惊。初一时,有四个教学班一百八十多个山村学生与我同行,2004年,当我把这群学生送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四个班已经“压缩”为两个班,学生也仅剩下九十多个,超过50%的辍学率在偏远贫困山区并不令人震撼,而在高中阶段,那些考取高中的山里孩子也走得七零八落了,能参加高考的大约有十多人,能有幸读上大学的有多少个学生呢?每个学期,我都会看到十多个山里学生离开学校,远赴他乡打工谋生,即便是我们给一些贫寒的学生联系了资助,他们依然会义无返顾的远赴他乡,用本应当捧起书本的手摆弄起冰凉的电器无件,布料针线。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样的现象感到痛心,甚至感到过失落,总以为志愿者可以让很多贫寒的学生留在校园,但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我们帮不了他们。后来随着支教时间的延长,与乡亲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之后,我竟然开始接受了乡亲们的一些关于读书求学特别是读大学的一些“理论”,对于山里学生陆续外出打工,我也变得心境平和了。
在那片山区,对很多家庭而言,读大学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国家提供助学贷款,也难以改变乡亲们的“读书亏本”的观念。“读高中读穷一个家,读大学读垮一个家”,这也许是很多乡亲们的共识,你能说这些话没有道理吗?要命的是,前两年那个小镇就出了一个大学生,但毕业都两年时间了,依旧没有找到工作。这个反面教材给乡亲们造成的冲击力着实太强了,我们千言万语地说“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真的可以理解乡亲们的苦衷,那么多年来,我见到过的最偏远山村的贫寒状况触目惊心,直到现在,想起那样的贫穷,我依然感到心里不是滋味,在那样的境况下,让自己的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也许就是最适合的办法,毕竟生存的重要性超越一切。
可是,这样的境况还要延续多少年呢?学生打电话对我说,“老师,我们想填师范院校。”我问,“你们真想当老师吗?”“师范大学不收学费,这样家里就会轻松些。”是啊,师范生免费的政策必定让很多贫寒学子感到温暖,开心,但是,因为贫穷,孩子们是否应当结伴去读师范呢?师范大学生会不会成为寒门学生的聚居地呢?而且,我还有点怀疑,那几所师范大学是否真的会实行免费政策?他们会不会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弥补损失呢?
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近几年大学收费不会再上涨,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这相消息对于很多寒门学子而言谈不上高兴不高兴,因为现在的大学收费已经高不可攀了,我更希望听到某一天,教育部宣布大学收费降低50%,可是,这太难了.
大学的高收费政策,其实在时时刻刻动摇着山村教育的根基。你也许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内含,但我却深刻理解,任何一个在最偏远贫寒的山区支教的志愿者恐怕都深有感触.
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代价并且还将一直为此付出代价.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