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卢弘 蒋庆泉 陆洪坤 寻找当年志愿军战友谷德泰。
[打印本页]
作者:
不属于
时间:
2010-5-27 17:39
标题:
卢弘 蒋庆泉 陆洪坤 寻找当年志愿军战友谷德泰。
卢弘 蒋庆泉 陆洪坤 寻找当年志愿军战友谷德泰。
一场战争(抗美援朝),让四位如今的老人成为战友。
一篇通讯(《顽强的声音》),记录当年的峥嵘岁月。
一个节目(电影传奇--《英雄儿女》)唤醒沉睡的记忆。
一个愿望,期待60年后的重逢!!!!!!!
2008年10月,蒋庆泉从辽宁远赴江苏宜兴,见到了陆洪坤。
2010年4月,卢弘到辽宁,与蒋庆泉相见。
…………,期待,谷德泰的音讯!!!!
感谢网络,创造了两个奇迹,敬请网友顶帖 转载,创造又一个奇迹。
希望谷德泰及其后人或知情的网友能看到这个贴子,与我联系 电话:13470603305 QQ:417869252 联系人:蒋利
《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故事来源
卢 弘
2005年2月25日《解放军报》5版头条,发表了《电影〈英雄儿女〉的幕后珍闻》一文,这其实是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中一集的内容,同一篇文章已在《中国电视报》发表过。这篇文章中关于王成喊“向我开炮”的原型问题,写到了我,《电影传奇》剧组为此曾访问过我,文章中涉及我的事,就来自这次采访,我的谈话也在他们的节目中播出了。不过由于“剪辑”较多,有些事没能说清楚,甚至与原意和史实不太符合,我既是这一故事的见证人之一,就应该把真实、准确的史实,源源本本地告诉大家,以免埋没真正创造和宣扬这一英雄事迹的同志。 1953年我所在的志愿军第二十三军(这个部队在近年裁军中已奉命撤销),在朝鲜中线铁原地区作战。当年4月,我们部队向美军第七师发起反击,攻占了他们据守的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出现了一个英雄的步行机员,他是二○○团通信连的蒋庆泉,在坚守阵地中打到他最后一人,用步行机调动炮火打击敌人,当敌人包围并冲到他跟前时,他喊出了惊天动地的“向我开炮”。他的许多战友,如谷德泰、陆洪坤等,都听到了这一英勇的呼喊。蒋庆泉呼喊之后,声音忽然消失了,人们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战斗结束后,我们调查搜集他的英勇事迹,谷德泰、陆洪坤等向我谈了不少生动故事,我当时就写出《顽强的声音——记步行机员蒋庆泉》一稿,政治机关也准备为他报功,并向军内外宣传他的英雄行为。 当时我军一边与美军作战,一边与所谓“联合国军”在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在协议交换战俘时,从对方提供的我军被俘人员名单中,竟有蒋庆泉的名字。后来我们了解到,蒋在战斗中被炮弹震昏,不幸被敌人俘虏了。按照规定,凡被俘者不予宣传,不再给予荣誉称号,我写好的关于蒋庆泉英雄行为的报道,也被压下不能发表了,大家为此都十分惋惜。不过在战斗时,蒋庆泉的英勇事迹已经多处传颂,尤其对各通信兵部队,影响很大。两个月后,部队又发生了一件与蒋完全相似的英雄故事。这在战争中是常有的事,例如上甘岭战斗中的英雄黄继光,就是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才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的事迹宣传后,到1953年夏季的战役,志愿军中又出现了许家朋、李家发两位黄继光式的英雄,这说明了榜样的力量。同样,部队中也有人重复了蒋庆泉的英雄行为。 同年7月,我军二一八团攻击南朝鲜军队占据的281.2高地,团通信连的步行机员于树昌,在激战中遇到与蒋庆泉同样的情况,也喊出了“向我开炮”的英勇口号,但是他在战斗中牺牲了。部队为他报功并宣扬了他的事迹,最早由我和战友田金波一起去采访于树昌的事迹,主要是他的通信排长孙绍钧,向我们提供了许多细节。作战时孙排长在指挥所与于树昌直接通话,是主要见证人。他们平时也很熟悉。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素材。接着我们又采访了二一八团其他同志,补充了于树昌的事迹。文章由田金波执笔。于的事迹与蒋庆泉十分相似,我就将自己已写的部分内容,加进了于树昌一稿中。后来总政治部和志愿军政治部联合发起《志愿军一日》征文,我们决定将此稿作为本部队的重点作品上送应征。按照征文要求,作者必须是亲历者,我和田金波又将作品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并将提供素材最多的通信排长孙绍钧作为本文作者署名,这在现在就有署名权等问题,但在当时却无所谓。稿子由我带到总政文化部《志愿军一日》编辑部,读过文章的人都认为这是一篇好作品。《志愿军一日》主编刘亮、申述在定稿时将标题改成《向我开炮!》 《向我开炮!》一文,在《志愿军一日》出书前,由《解放军文艺》和《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先行发表(当时《解放军报》尚未创刊),引起热烈反应。《志愿军一日》将此文列入第四编即1953年夏季战役部分(1956年版)170至176页,志愿军政治部进行全军文艺作品评奖时,又将此文评为一等奖,其受奖者是“通信排长孙绍钧”,但他本人并不知道此事,是我和田金波“盗用”了他的名义。当时国内军内许多名人要人,对《向我开炮!》给予高度评价和称赞。这篇文章不断为各报刊转载,还曾被编入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几年后,原在总政文化部工作的毛烽,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约,将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成电影剧本,但小说原作只着重写了其中女主角王芳父女团圆的事,她哥哥王成只是个过场人物,根本没写他的英雄事迹(小说《团圆》中关于王成只有几行字)。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商量后,决定重新塑造一个“王成”,以突出“英雄儿女”的主题,就将已经风靡全国的“向我开炮”的故事,加上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移植”到剧本中,经过导演、演员的再创作,剧中的王成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此时的王成已经是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 影片题为《英雄儿女》,放映后王成由于形象突出,名字迅速响遍国内外(越南人民军中也放映了这部影片),成为志愿军英烈榜以外的又一著名英雄。由于这部影片影响很大,国内竟先后出现了几个所谓的“王成原型”,有人还以此身份到处作报告,甚至还为此塑了像立了碑。他们的根据是,小说作者巴金曾去过他们部队,电影是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因此其“原型”出自他们部队。炒作此事的人,并未看过小说原作,也不了解王成这一英雄形象,是出自《向我开炮!》一文和杨根思的故事,将艺术作品中塑造出的典型形象,对号入座为某个具体单位的“真人真事”。这股风刮得很厉害,连同《英雄儿女》中的王芳和《上甘岭》、《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沙家浜(即〈芦荡火种〉)》等影剧,也有人自称是“原型”,这实际是抹煞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区别的做法,但有的报刊却在炒作这类事。 话说回来,《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就其喊出“向我开炮”这一动人情节,只能是于树昌和蒋庆泉;抱炸药包(影片中是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也只有杨根思一人,别人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也仅是与这一作品及形象有关的人之一。军报和电视报文章中,将我说成是蒋庆泉和于树昌的战友,这也不确切。我们虽在一个部队,但原来并不相识。当时我是军部《战地》报的记者,田金波是七十三师文工队的创作员。于树昌的战友是孙绍钧等,蒋庆泉的战友是谷德泰和陆洪坤等,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可惜如今都不知道他们在何处,尤其是蒋庆泉,被俘遣返后现在情况怎样?他该是七十上下的年龄了。我一直惦念着。 时至21世纪,王成的英名和“向我开炮”的呼声,教育和鼓舞了我国几代人之后,仍然在人们心中回响,为祖国、为人民、为和平事业献身的英雄,是永远不朽的! 《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故事来源 卢 弘
作者:
给我一刀
时间:
2010-5-27 17:40
祝早日完成心愿!
作者:
~太傻~
时间:
2010-5-27 17:41
向志愿军英雄致敬!
作者:
粉妮
时间:
2010-5-27 17:42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