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孔繁来:吃出来的病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乞食头家    时间: 2010-9-25 15:43     标题: 孔繁来:吃出来的病怎么办?

孔繁来:吃出来的病怎么办?
2010年07月05日 07:42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没有想到的是,张悟本的事情闹大了。按照北大教授“孔庆东叔叔”的说法就是:经过周密合谋,一大批汉奸资本家操纵的无良媒体,单凭一面之词,以百万雄师横扫瘸腿老太太的气魄,疯狂围剿毫无反击之力的下岗工人张悟本。多少先前赞美过张氏的主持人,都露出了强盗加娼妓般的嘴脸,把广大人民看不起病、买不起菜的惨剧都趁机反扣到他们一手鼓吹起来的“神医”头上……


也许张悟本不该这样红,起码不应该红得这样紫;也许张悟本就不该发财,起码不能发得这么快。反正应了老祖宗那句话:物极必反。虽然我辈常人搞不清事件的背后有什么猫儿腻,但出现这样的结果应当说是必然的。


对于此类乱七八糟的事,本不想说什么。但看到劳动人民听说茄子绿豆不能再吃了,一下子方寸大乱,心中有点儿“急人民之所急”;而那些以专家身份批判张悟本之言论,似乎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直让人觉得不得不说点什么才好。


西医专家的基本特点是,拿科学数据说话。上来就是茄子、绿豆的成份如何如何,反正怎么看也看不出会有治病的作用。实际上,这恰恰是西医学的弱项。拿科学数据来讲的话,不但红豆与绿豆差不多,香蕉和苹果也差不多。但以中医看食物的温热寒凉之说,同样是豆类,绿豆与红豆黑豆黄豆这差别就大了。说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从基因角度来看,人与老鼠是差不多的。但以非科学观之,当然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由中医站出来批判伪养生,自然应当更有说服力。但有人,甚至把中医养生的优良传统给否了,认为吃饭就是吃饭,有病了只能靠吃药。别说“上工治未病”之类,连老百姓都知道的“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之类的话都不敢承认,其言不由衷的程度让人生疑。


我知道张悟本的水平很有限。下岗了,想方设法混口饭吃也就罢了,没想到他竟搞出了那么大动静,也算是咎由自取吧。但本着不因人废言的基本原则,我想,还是有必要说上几句公道话的。


其实,没了张悟本,吃出来的病,照样可以吃回去!


中医养生、食药同源的话就不说了。如今时髦且占上风的是西医、是科学,那么就从科学的角度,看看能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说这话当然有一个前提,就是吃出来的种种慢性病,在吃西药吃不回去的情况下,能否通过饮食调整吃回去。


30年前,一项世界科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科研工作开始了:这项研究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研究者都是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研究的题目叫“中国健康调查”,研究的内容就是吃饭与疾病的关系,这项研究一直持续了20年之久,样本涉及中国24个省69个县6500多人,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科学结论”,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研究的结论虽然令西方震惊,但在中国人看来,也许不过如此。简单来说,结论有二,一是证明了中国古人所说的“病从口入”的正确性:动物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病几率。即目前困扰中国人的各种慢性病,都与过量吃动物食品包括鸡鸭鱼肉蛋奶有关。二是证明了中医养生理念: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准确地说,素食或植物性食物可以控制和治疗这些疾病。


这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是美国的坎贝尔教授。他在退休之后,将其毕生从事“饮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所得,写了一本科普读物,叫《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本书的中译本于2006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因为是科普著作,书名科学到让一般人望而却步,销量自然比张悟本的书差得远了去了。后来,台湾也推出了这本著作的中译本,书名叫《救命饮食》,通俗多了。当然,如能再通俗一点的话,大概就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既然《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早就讲了如何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那么,这么好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不大力推广呢?说起来有些难为情,当中国健康调查的结论已经震惊世界的时候,我们正因为有了“天天像过年”的生活而自豪并忙碌着。就像参与这项科研的中方科学家陈君石院士所说:“吃肉在传统上是一种生活富裕的象征,当人们口袋里有钱的时候,要说服人们不去买肉并不容易。”


科学证明,社会发展变化太快,导致我们的饮食结构变化太大;而我们的基因变化则十分缓慢,非有几千年的工夫不可。通俗地说,基因决定了我们还是“吃糠咽菜”的肠胃,但经济发展却已经让我们过上了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的生活,不生出毛病才怪呢!


若“神医”大力提倡的茄子绿豆不能乱吃了,那么怎么吃为好呢?以《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为科学指导,大概错不了,简言之,五谷杂粮、粗茶淡饭,足矣。
作者: tks1000    时间: 2010-9-25 15:44

我买了。人家卖彩票的告诉我今天没零钱了。找不开不卖我。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