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贺岁档三大片 当今华语电影四大导演 [打印本页]

作者: 春之蛙    时间: 2010-12-20 15:57     标题: 贺岁档三大片 当今华语电影四大导演

整个12月,大家都在讨论三部电影:《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
如果再加上张艺谋之前的《山楂树之恋》,中国内地四位最顶级的导演,今年都推出了各自的作品,其中冯小刚更是一年之内连拍两部电影。
从票房成绩来看,仅是一部《唐山大地震》,就足以确保冯小刚的商业地位。但从质量上来看,目前只有姜文一个人赢得了大众口碑。正如姜文自己所说——质量第一,才能叫大片。反之,没有质量的电影,怎么好意思叫大片?
但众所周知,中国导演就跟那些胸部整形医院一样,有着同样的浮夸毛病——只知道盲目地围着一个“大”字,使劲吹嘘。几乎每部电影都恨不得给自己冠上“大片”之名,连那些烂到令人发指的小成本恐怖片,都敢宣称是“年度惊悚悬疑夺命大片”,一口气加那么电影天堂多前缀,也不怕咬着自己的舌头。
大导演或大明星,不一定能保证是有质量的大片。张艺谋和陈凯歌已经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何况中国现在也不存在什么大明星,所谓的大导演也只是竖子成名的尴尬结果。
《让子弹飞》的成功,简单来说,是因为姜文给观众好好讲了一个故事。中国观众其实非常宽容,标准更是低得惊人。
而要把故事讲到位,剧本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特约撰稿/列文
冯小刚
王朔是一道精神之光
早年一直跟随王朔的冯小刚,对剧本的审美情趣深受王朔的影响。从早期的《甲方乙方》到《不见不散》,包括找作家石康写《大腕》的剧本,都有王朔的影子在。而石康本身就是王朔的信徒之一。
直到遇见刘震云,拍了《手机》,算是暂时走出了王朔的影子。但刘震云说过,他和王朔是惺惺相惜。所以说起来,冯小刚不管获得怎样的成功,王朔始终是他成年后的一道精神之光。包括《集结号》的编剧刘恒,也是王朔的多年好友。
这次新拍的《非诚勿扰2》,是王朔多年后重新出山,帮冯小刚完成的剧本。不过王朔事先跟冯小刚有过约定,在宣传电影时,不能把他搬出来说事。事实已经证明——只要王朔出手,必定震撼人心。
不过,如果观众想看去年《非诚勿扰》那种段子式的笑话,从王朔这里基本得不到满足。何况《非诚勿扰》本来就不是一部好电影,冯小刚自己写的剧本纯粹是七零八落的拼凑。像王朔这种能写出伟大作品《我的千岁寒》的作家,《非诚勿扰2》只是他影视天堂随手洒下的一点灵光,但已经够冯小刚发挥了。
特别是电影中对生存和死亡的思考,是冯小刚自己再怎么努力都难以企及的境界。抛开票房不谈,《非诚勿扰2》给中年观众提供了一次反思人性的机会。
陈凯歌
迷恋上电影是种不幸
《赵氏孤儿》的署名编剧,陈凯歌赫然出现在首位。根据陈凯歌自己的解释,因为电影的后半段内容比前半段更出彩,而后半段的许多情节都归功于他自己的构思。虽然目前大多数评论认为,《赵氏孤儿》明显虎头蛇尾,但陈凯歌视而不见,坚持快播电影天堂认定由他构思的后半段有一个“快意恩仇”的结尾。
《赵氏孤儿》的原编剧之一高璇透露,她和另一位编剧任宝茹,正是因为和陈凯歌发生审美理念上的冲突,最终退出了编剧团队。这也让陈凯歌顺理成章地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第一编剧的位置上。
抛开陈凯歌的编剧能力不谈,圈内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当年担任电影《风月》编剧之一的作家王安忆,跟陈凯歌产生分歧,最后一拍两散。陈凯歌的说法是:“王安忆是作家,不适合写剧本,尤其不适合给我写剧本。”王安忆事后感慨:“这样的人(陈凯歌)迷恋上电影是种不幸。”
比起王安忆,另一位作家叶兆言可能更崩溃。
《风月》是根据叶兆言的小说《花影》改编,他还为此写了最初的两版剧本。可等到电影上映后,叶兆言却被陈凯歌抛在脑后。叶兆言后来说:“这件事挺恶心的,像吃了只大苍蝇。”
而让陈凯歌功成名就直奔巅峰的《霸王别姬》,是陈凯歌唯一一次没有参与剧本工作,因为编剧芦苇事先放话——我写剧本,你不要当编剧。
为什么陈凯歌不插手,圈内盛传,制片人徐枫当初找到陈凯歌的时候,陈凯歌根本看不上李碧华的这个故事,认为简直是三流小说。
姜文
在极限上再推进一步
姜文的才华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导演才华还是表演才华以及编剧才华。姜文有个外号叫“刷漆”,他说一个剧本,永远不要想一步写好。不停地在坯胎上一层层地刷,甚至每天开机前还在刷漆。《让子弹飞》的剧本改过多少个版本,剧组的人都记不起来了,其中数得出来的版本就有五十多个,不包括那些无数次在现场临时改动的版本。
郭俊立曾是《投名状》《十月围城》等电影的编剧,现在是《让子弹飞》的编剧之一。他说自己跟姜文合作之后,“从他身上得到的东西,远远比我给予这个剧本的东西要多。他的思维不同于常人,他不断把你逼到极限,然后要求你快播影视天堂在极限上再推进一步。”
其中让郭俊立印象深刻的一场戏——六子剖腹横死之后,土匪兄弟在坟前追思。编剧们想了很多桥段,但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行。“小六子不幸横死,兄弟之间有一个感情流露,时间和分寸都不好把握。”
那场戏从写完到开拍,一直在修改。取景的杨门炮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给了3天的拍摄时间,当时已经是最后一天,如果再拍不出来,就永远没辙了。看着太阳的光线慢慢落山,等到最后一刻,《让子弹飞》的六位编剧还是没有办法,整个剧组差不多都绝望了,姜文这时候说,让他自己单独呆5分钟。
5分钟后,姜文想出了现在观众看到的那场戏,寥寥数语,几个镜头,把土匪们各自的性格和对六子的感情,很利索地写活泛了。郭俊立说,“我自己在那5分钟内,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自责。”

张艺谋
咱们能不能这样
张艺谋对编剧的尊重程度,远胜陈凯歌。在这点上,张艺谋非常懂得进退之道。
作家莫言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张艺谋的情景:“我们在走廊里见面时,张艺谋穿得和农民一模一样,手里提着一个断了带的鞋子,可能是挤公共汽车时被人踩断的。我一看这样的人就觉得很朴实,感觉到很可靠,就跟我们村里的那些生产队长一模一样。”接下来,莫言把自己的小说《红高粱》交给了张艺谋,两人都是由此一举成名,张艺谋也在很多场合表达对莫言的感激。
《三枪》的编剧徐正超透露,张艺谋是他见过的最有耐心的导演,很少发脾气,每次的口头禅都是“咱们能不能这样……”包括《山楂树之恋》和《金陵十三钗》的编剧顾小白,也对张艺谋赞不绝口,说年近六十岁的张艺谋比大部分年轻人更有精力,经常半夜影视天堂想到一个点子,不管是几点钟,都会兴冲冲地敲开编剧的房门,同样说着“咱们能不能这样……”
圈内对张艺谋的评价是——他可能是阅读量最大的一个中国导演。而张艺谋自己也承认,自己每天都坚持阅读,一旦遇到好的文学作品,就变得异常亢奋。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