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试看刘心武曲解《红楼梦》
[打印本页]
作者:
58008839
时间:
2010-12-21 11:51
标题:
试看刘心武曲解《红楼梦》
试看刘心武曲解《红楼梦》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的《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相信有很多的观众都看过,其实早在这之前,刘心武就出版了其“秦学”自解《红楼望月――从秦可卿解〈红楼梦〉》(书海出版社2005年4月版),但我想说明一点,刘心武对《红楼梦》的揭密其实是荒唐可笑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广大观众的一次误导。不信,请看我的分析:
刘心武为了自圆其说,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秦学”,并且再三声明说:如果以其“秦学”的思维方式来读《红楼梦》,就能“把原来读不通的地方都读通”,“秦学”是打开《红楼梦》这座宝库的一把钥匙。如果真是这样,刘心武对红学的贡献可谓大已,刘心武费十年之研究也算是终成正果了。不过面对于这样一把钥匙,我想我们不能盲目接收,要具体分析,要弄明白“秦学”到底是不是打开《红楼梦》的钥匙?
为了看一看这把钥匙的真假,我们先来看一下“秦学”的基本逻辑框架,按照刘心武的逻辑,要读通《红楼梦》,不被《红楼梦》中的一些假象所谜惑,就必需找到一个主线。实际上刘心武感觉自己找到了,这就是秦可卿和贾元春,不过从《红楼梦》文本来看,秦可卿从第五回正式出场,到第十回得病,再到第十三回的死亡,总共零零星星地写了九回,一部一百多回的小说(不管是曹雪芹原定是一百零八回还是一百二十回),一个主要人物只占九回中的零星片断,能成为小说的主线吗?刘心武是写小说的,我不相信一个影响小说发展的关键人物,只是零星地来介绍,就能把小说写好。再说贾元春虽然基本上惯穿了小说的始终,但曹雪芹在贾元春身上所用的笔墨也少的可怜,并且大部分都是暗写,所以她也不可能是影响小说发展的关键人物。
也许刘心武会说这两个人物是小说的暗线,是同属扯动贾府命运两翼的人物,这就更矛盾了。按照刘心武的推理,秦可卿的死亡,是贾元春告发的结果,贾元春之所以要告发,是认为她的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依据这句判词,刘心武断定:贾元春用二十年的时间,终于辩别出了秦可卿是这个族中藏匿的皇家女子,由于家中有这么一个女子,她要告发。刘心武认为她告发主要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
其一,她觉得自己要坚持原则,皇家里面有个别的人作了这种不对头的事情,我有揭发的义务。
其二,她揭发自己的家里藏匿了不该藏匿的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让家族得到解脱。
其三,进行揭发皇帝会认为她忠孝贤德,是为了表功上爬。
现在来看这里面的逻辑矛盾:辩是非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这个“是非”也太大了吧?更何况根据刘心武的看法,她真正的明白了所谓的“是非”是在宫中,要知道“家”才是这个是非的策源地,在策源地都辩不清是非,在离家很远的宫中,见不到秦可卿,也见不到知道秦可卿真相的人,没有辩是非的环境,又如何能将是非辩别清楚?如果这样也能明辩是非,公安机关在办公室就可破案了。
再从其告发的目的来看,第一个目的就与第三个目的矛盾,如果元春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那么她会按照原则行事,一个按照原则行事的人,她不会想法表现她的忠孝贤德,她只会尽量去做到忠孝贤德。不是吗?表功上爬更是有原则的人所不齿的。第二个目的是自相矛盾,如果说她揭发自己的家里藏匿了不该藏匿的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我想有这么一种情况,当这个人被藏匿的时间很短,一切都还不稳定,随时有被发现时,一个精明的人有这样的举动可以理解,问题是贾府藏匿了二十年,一切都已稳定,不揭发是不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在这种情况下元春非要揭发,难道是精明的元春吃错了药?她为什么还会提出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琐事,如果这些事百分之百能解决好还行,解决不好会引起整个大家族的毁灭,元春并没有百分之百把握能解决好这样的事情,这一点她不可能不知道吧?
刘心武为了“秦学”他可谓用心良苦,费尽心机,但却总是不得要领。他对《红楼梦》的揭密是运用一个作家的想象力,先行假设,然后为了假设找出许多想象的根据,再在这些想象的根据中进行推理圆滑,粗看起来到也“有理”,但你不能深究,否则你会看不起的。所以其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观臆断,请看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的逻辑思维:
刘心武对《红楼梦》的揭密,被红楼学会秘书长孙玉明定义为新索隐派,但刘心武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新索隐派,但是,不管他怎么说,他的研究方法的确与新索隐派脱不了干系,他用谐音、拆字、猜谜等手段来索解隐藏的东西,对自己的观点有用就留下,没有就抛开,这样的索隐是新索隐派的一大特点,其结果只能对不求甚解的读者产生误导,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真理,其实说穿了掌握的是连皮毛也不如的无稽之谈。
刘心武为了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找出秦可卿这条所谓的政治主线,必需借用历史上的一些内容,其实他借用的就是“雍正夺嫡”。没有“雍正夺嫡”就没有刘心武所说的那些宫廷斗争,没有那些宫廷斗争就找不出使小说成立的政治背景,找不出这样的政治背景在刘心武看来似乎就看不懂《红楼梦》,所以他还是搬出了被历史学家否定的“雍正夺嫡”。要知道,既然连“雍正夺嫡”都不存在,你按照“雍正夺嫡”推出的一套“秦学”又将如何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难道刘心武连这一点都忘了?
为了推出秦可卿,刘心武先从四大家是互相婚配分析入手,提出了《红楼梦》大家族中娶媳妇绝不能随便,秦可卿的寒微出身,显然与贾府这个百年大族的地位极不匹配,于是质疑:秦可卿出身到底如何?要知道刘心武的这一假设根本就不存在,如书中第二十九回,贾母率全府女眷,到清虚观去打醮祈福。清虚观的张道士忽然给宝玉提亲,贾母说如果要娶的话,“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性格儿好就行。”这不是对门当户对的否定吗?如果认为贾母只是随便说说,大定都知道贾珍之妻尤氏吧,她的出身难道就好?
接着刘心武又从别人的评价中再次找到质疑点,如贾母说:秦可卿“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人门评价秦可卿是: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的孝顺,平一辈的想她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如果秦可卿真是养生堂抱来的弃婴,人门为什么对她的评价这么好呢?说来好笑,我想任何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绝不会先想到他的出身,而应当先想到他的为人,如果出身好评价就高,这样公安机关可就省事了,把出身不好的人统统抓起来社会就安定了,实事是这样的吗?我想曹雪芹更不会这么想。
刘心武不亏是写小说的,他也会进行心理分析,只是分析得没有一点说服力而已。如他对秦可卿进行心理分析认为:如果她的养父真的是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僚,她就必然会有自卑心理,她表面上可以强撑着,但是一到夜深人静,清夜扪心,她就会感到她处在一种凶险的环境当中,人家这么富贵,自己的背景如此不堪,她会自卑的,会痛苦。可是,书里面一笔这样的描写也没有。难道这样的分析就能说明秦可卿出身是一个贵族?我想除特殊情况外,任何人都不会把自己的出身时时挂在心上,你不能说出身好的人天生就会高兴,出身差的人天生就要悲伤吧?如果是这样,我想面对林黛玉,作者会写她整天如何高兴,可作者偏不这么写,难道作者也弄错了,怎么把出身高贵的林黛玉写成是来还泪的了?
刘心武认为以上还不能让你信服,于是又从秦可卿的卧室找疑问,他知道秦可卿的卧室挂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在秦可卿的卧室里面,还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写的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卧室里:“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还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还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秦可卿安排贾宝玉午睡,还“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通过这样的描写,刘心武进一步断定,秦可卿定非常人!其实我想说如果有这些东西,就能断定秦可卿高贵的话,在曹雪芹那样一个文字狱盛行的时代,别人看到这些也可以直接认为秦可卿出身高贵,贾元春也不须用二十年的时间来辩是非了?难道秦可卿是为了暴露自己不成?看来刘心武已经自相矛盾了。其实对这一段的解释是:小说肯定有夸张的描写,这样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秦可卿的生活很奢靡而已。
当然为了说服你,刘心武不会就此放手,于是他又拿出了秦可卿对王熙凤的托梦来分析,秦可卿托梦的大意是说,你们现在还没有垮掉,赶紧在祖坟旁边多置一些地亩,族中人轮流来管理地租。另外,可以把家塾设在那儿,这样以后不管怎么样,家里的这些子弟还可以通过读书、科举去谋求一个发展。这些本来是一般老百姓的说法,可刘心武认为这是秦可卿提出的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案。于是下定论认为:如果秦可卿不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出身于一个非常高贵的家族的女性,她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的。你不感到这些定论过于武断吗?秦可卿没有在宫廷待过,怎么会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再说秦可卿说的这些,也基本上都是一般老百姓的看法,秦可卿在府中生存了二十年,说一些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难道还需要超人的智慧不成?
刘心武的韧劲是很大的,他为了让你服,又从秦可卿她所用的棺木说事,他认为秦可卿不能用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没有用的棺木,如果用了,就说明秦可卿的地位很高。于是得出结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不但不可能寒微到是养生堂抱来的弃婴,也不可能是在一个小官吏的家庭里长大成人,然后才嫁到宁国府,有了贾蓉妻子那么一个身份。她的真实出身,不仅并不寒微,甚至还高于贾府,应该说是出身极其高贵,很可能来自于宫中,是皇族的血脉。在这里我想说,用什么样的棺木不是看你的出身,主要是看你后来的地位,秦可卿的地位不低,所以她用用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没有用的棺木虽然规格高点,但也能说得过去。在这里我想问:如果只是看出身的话,刘邦应当用什么样的棺木?是不是应当死无葬身之地?刘心武用棺木推断出身,这真是一个笑话!
刘心武还有发挥:张友士来给秦可卿看病时,甩下一个药方,贾蓉在他看完病以后就问他,我们这个病人能不能好,张友士说 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在这一点上,刘心武认为张友士说的都是黑话。如果这些确实是黑话,那么在创作《红楼梦》的时代由于文字狱的原因,曹雪芹不便解释这些“黑话”,只是说贾蓉是个明白人,也就不再下问了,还可以理解,那么你刘心武给解释一下行吧?刘心武也没有解释,看来你刘心武也有解不开的谜,用自己都不明白的依据来证明秦可卿的身份,能行得通吗?
张友士开开的药方中有: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刘心武的解释是:苓熟地归身意思就是“令(苓)熟地归身”,也即命令她,在关键时刻,在她生长的熟悉的地方,结束她的生命。对为什么要秦可卿这么做?刘心武的解释是:在皇族的权力斗争当中,她的家族做出了一个很恐怖的决定,让她牺牲自己,延缓双方搏斗的时机以求一逞,所以她后来淫丧天香楼,画梁春尽落香尘。对此我想问:一个药方都存在这么多秘密?曹雪芹是不是还能将书写下去,如果是让读者来猜谜的话,是不是写一本谜语大全更好一些?再说,许多人包括很多专家对《红楼梦》研究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还弄不清药方里面的内容,秦可卿怎么会在一瞬间就看明白了?书上并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告诉秦可卿怎样破译密码或采用什么方式破译密码啊!更深一步说,秦可卿的家族让秦可卿牺牲自己,就能延缓双方搏斗的时机吗?要知道书中没有这方面的暗示或明示,实际上无论从那一方面讲,都找不出让秦可卿死掉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再说秦可卿的父母怎么会想到如此下策,让自己的女儿随便死去呢?
到此为止,聪明的读者很可能明白了,刘心武正是由于证据不足,没有铁证,所以才从各方面利用一个作家的想象力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际上这样的证据越多,越容易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我也是基本上按刘心武的分析逻辑逐步剖析的,从剖析过程中你可以看出,刘的证据越是往后越是站不住脚。
《红楼梦》本来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小说,他不是史书,更不是谜语大全,如果以刘心武的研究方式,是不是可将刘心武这个名字揭秘成“留心无”,进一步说明是“无留心”,更进一步是“敷衍了事”。如果如此揭秘,也许科幻小说家或武打小说家会拿出比你刘心武更有吸引力的解秘巨著。
应当说《红楼梦》中,特别是诗词、判词、人物姓名甚而个别地方的描写中确实有暗示和隐语,但不可能是每句话、每个字都有暗示和隐语,如果是每句话、每个字都有暗示和隐语的话,曹雪芹是写不出《红楼梦》来的。试想一个作家整天在编谜语,还能照顾到文章的结构吗?还能照顾到人物的描写吗?还能照顾到文章的色彩吗?还能够写几十万字吗?《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文学巨著,说明作者只是在适当的地方暗示一下而已。
刘心武犯的错误是:对《红楼梦》过分地、不负责任地解读,说穿了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是对《红楼梦》的亵渎,是一种自我表现。刘心武近来很少从事自己擅长的文学创作,而从事自己不擅长的红学研究,自己就承认搞什么“秦学”研究,在国内国外讲坛上张扬自己错误的研究成果,在中央电视台上抛头露面,还自觉不自觉地承认自己是学者,这一切不都很好地说明了他的浮躁和表现吗?要知道自己是不是成为一派,自己是不是学者,是由别人给的,不是自己封的。
希望受过刘心武影响的人们,很好地看一看这篇文章。
作者:
蓝色海域
时间:
2010-12-21 11:51
你批得狗屁不通!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