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拜托,别把涨价说得那么美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空
时间:
2008-3-24 17:36
标题:
:【讨论】拜托,别把涨价说得那么美
引:举例说去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是2110元,出售农副产品收入达到884元,比上一年同期净增130元,其中24元是因为出售肉禽鸡蛋的增加,还有106元来自价格上涨,也就是说,农民净收入部分82%是靠价格上涨。“这几年城市的公务员、企业都涨工资,谁给农民涨工资?这次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实际上是市场对城乡利益的调节,农业如此的脆弱和薄弱,长时间的矛盾爆发了。”(3月19日《信息时报》)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姚先生至少忽略了三点:
其一,涨出的价格中,未必有多少是落在农民手中了。回想两年以来一阵阵的粮、油涨价风波,基本都爆发在大规模的收购结束以后,未必与农民有多大关系。姚先生自己的数据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在经历过这样的涨价后,每个农民直接从价格上涨中平均获益,也不过区区106元;
其二,农副产品涨价了,投入也增加了。姚先生说农民多卖了多少钱,咋不一并说说为了收获这些农副产品,农民多投入了多少钱呢?我生活的江汉平原为鱼米之乡,主要农作物棉花是经济效益最好的作物之一,去年风调雨顺,又赶上食用油涨价(棉籽可以炼油),本地农民平均每亩田的售棉所得比往年高200元左右,但因为农药化肥人工同时猛涨,农民实际所得并不比往年高多少;
其三,涨价风潮并没有对农民网开一面,在一根细细的收入增长之管伸进他们口袋的同时,另一根粗得多的开支暴涨之管也伸进了他们的口袋。农民的孩子也要上学,学费是免了,但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费用涨了,一天涨一块,一个学期就是100多块,并不比免去的学费低多少。还有交通费用涨了,学习用品涨价了;建房、维修成本涨了好多……
正与许多人乐观的断言相反,绝对不是农产品的单方面涨价启动了通胀链条,反而,正是因为受害于生产投入与日常生活物资的全方位涨价,才导致了农产品的不得不涨价。比之于其他群体,农民的承受能力太脆弱了!行走在内地村庄里,年轻人很少见,甚至连40来岁的中年人都少见了,如果农民真的是涨价受益者,他们还需要千里迢迢去陌生的地方寻找工作机会吗?
前几天,《重庆晚报》报道称,因为肉价在高位运行,重庆市场猪肉销量大幅下滑。等到下一批,顶多是下下一批生猪大批量出栏,卖给谁呢?再降价以刺激消费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喂养成本高了,只要肉价下降2.5元左右,虽然依然是高价位,喂养者将无利可图,如果下降得更多,喂养者将血本无归。
通货膨胀,这本来是不需要论证的公理,如坦言“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说“要把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奇怪的是,怎么会有那么多专家、学者,一次又一次要站出来引导我们说,这样的涨价居然是一种必然?是能够给部分社会群体带来莫大好处的呢?这真是一个令人愤怒却又无法回答的问题。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