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姜文风何以吹皱电影江湖 贺岁档电影格局已变
[打印本页]
作者:
lmhlhh
时间:
2011-1-4 05:22
标题:
姜文风何以吹皱电影江湖 贺岁档电影格局已变
不知道姜文给电影起名《
让子弹飞
》的时候,是不是包藏着“让票房起飞”的野心,但现在的结果是“子弹与票房并口碑齐飞”的大获全胜。
2011年贺岁档电影会战开始,格局已变:之前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三足鼎立”的局面,张艺谋缺席,加上姜文的强势崛起,一下子打破了这个平衡,《让子弹飞》的票房一举击败陈凯歌过分纠结的《赵氏孤儿》,而冯小刚随后上映的《非诚勿扰2》已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过于2”的续貂陷阱。
这个贺岁档姜文有充足的理由红光满面、腰杆儿挺直、牛气哄哄,并展望自己“更美好”的电影江湖地位。
客观的说,目前内地的电影江湖还真急需这股能“吹皱一池春水”的风。
三足江湖
上纲上线地说,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代表了主流中国电影的三个方向。
陈凯歌的电影是一种“文人电影”。文以载道,他的电影爱讲道理,憋着一股子劲儿用他的逻辑说服你。如果你看不明白或者不服,他就要和你掰扯掰扯。所以在《赵氏孤儿》的宣传和访谈里,陈凯歌念念不忘要和观众表白他的创作意图,解释他的改写是多么的深邃而又流畅。这个传统其实可以追溯到宣传片式的“庙堂电影”。只不过后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赤裸灌输,而陈凯歌是在电影里灌注个人的思考与逻辑。但两者骨子里都是要说服你,说白了就是想当老师。
如果说陈凯歌在影像中暗示过他对人物的偏好,那《和你在一起》中王志文扮演的江老师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这部电影中,陈凯歌用了西方电影中常用来表现英雄人物的“丁达尔效应”,对他心目中“老师”这个符号致敬。
时代对人的影响越是潜移默化,越是根深蒂固。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歌里有一句“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一个“斗”字折射出那个逝去的动乱年代在人们心中的坚挺。赤裸裸的冲突让人心生恐惧敬而远之,但人们浸淫其间的那种思维方式已经内化,通过日常行为,比如说语言,表现出来。陈凯歌的父亲在文革时也被批斗,陈凯歌是舞台中的角色之一,那种环境里人只是一个工具,要么演好自己的角色,要么出局。他编剧的《荆轲刺秦王》里的秦王就是一个工具,随身的史官不断提醒他有统一天下的大任在身。而嬴政同时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这样他就不断地在两者之间拉锯。《荆轲刺秦王》是陈凯歌对历史的反思,他把自己的体验抽象出一种解释通过电影表现出来。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