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研究证实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暖主要办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忧忧情    时间: 2011-1-5 13:35     标题: 研究证实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暖主要办法

最新的一系列科学研究证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科学家加大呼吁力度,敦促国际社会共同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等重大环境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南极冰盖形成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
  英美两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表明,在约3350万年前南极冰盖开始形成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一个明显的下降期。这是首次有直接证据证实南极冰盖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关。这一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学家认为,这一研究确认了二氧化碳及其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将为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供新的参考数据。
  来自英国加的夫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东非的坦桑尼亚首次采集到了与南极冰盖形成时间相对应的化石。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发现,约3400万年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下降,南极冰盖大面积形成。研究人员说,约3400万年前开始的那次全球变冷,是恐龙灭绝之后地球经历的一次最大的气候变化,南极冰盖在这个变冷期中形成,其面积虽然在后来一些变暖期中有所变化,但冰盖一直保留到现在。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出现变暖趋势,北极冰雪也加速融化。据报道,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新近公布的一项监测数据显示,北极海冰面积9月一度达到今年最小值——约510万平方公里,比过去30年的平均值少20%,位居有记录以来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排行榜第三位。全球变暖是北极海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该中心警告,“在未来数年内,北极夏季浮冰面积缩小的趋势仍将持续”,这将对北极熊等北极“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家寻求控制气候变暖途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对本报记者说,对于全球变暖,科学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最近50年来气温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工业革命开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维持在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380ppm左右。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二氮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太阳光(短波辐射)可自由达到地球表面,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阻碍地面的逆辐射——长波辐射,导致热量不能正常散发,使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王庚辰说,科学上讲,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需要平衡各国利益诉求。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有一个积累过程,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现在要求所有国家都同样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权不能被剥夺。因此,必须寻求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能接受的应对方案。
  科学家也在积极寻求控制气候变暖的各种途径。比如,多植树,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库,科学家正在想办法使海洋这一二氧化碳库加大容量。此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也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通过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中国在很多问题的研究上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积极参与有关国际合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气候变化科学的研究。在国家层面,中国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气象局成立了气候变化中心,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研究和服务水平。中国科学院以及其他科研院校都有很多研究所开展相关研究,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开展了涉及气候变化的大量研究。王庚辰告诉记者,中国在地形上和区域分布上具有独特性,中国科学家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国外科学家无法完成的。
  王庚辰还说,同全球气候变化一样,臭氧层破坏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中国十分重视臭氧层保护。作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中国制定了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承诺自2010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对于中国来说,作出这样的决定很不容易,因为中国很多相关行业都是刚刚发展起来的。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