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李渔:清客的幸福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懒人比懒    时间: 2011-11-16 11:14     标题: 李渔:清客的幸福生活

古代中国有这样一种人,说他们是文人却没有功名,说他们是隐士却到处能够见到他们的身影;这种人往往学问不大,但是非常聪明,处世能力极强,在各个阶层都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种人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士人,他们在传统社会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又不甘沦落,只好为大官帮闲,以“打抽丰”为生,是为清客。清初有一个著名的清客,他就是大戏剧家李渔。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明神宗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李渔祖籍浙江兰溪,他自幼生长在江苏如皋,少年时代即以文名誉满乡里。明亡之前,李渔曾经两次乡试均未中举,鼎革之后,李渔遂绝意仕进,避乱金华山中,度过了一段种花养草、赋诗访友的隐逸生活。李渔虽然出身于商人之家,家境颇裕,但经过了连年兵燹早已急转直下,濒于破产的边缘,由于生活所迫,李渔于顺治七、八年间由兰溪移家杭州,开始了卖文刻书的生活。康熙初年李渔再次移家金陵,一面“挟策走吴越间,卖赋以糊口”,一面奔走于权贵之家,博取丰厚的馈赠,以“打抽丰”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
   “打抽丰”一词原没有确解,大致就是东捞一勺,西捞一勺的意思,据史料记载,李渔客居金陵期间几乎吃遍了大江南北,他先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地,都会受到当地官员的招待,吃了喝了还要拿了,正像他写给友人的尺牍中所说的那样:“二十年来负笈四方,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康熙五年,李渔出游陕甘得乔、王二女姬,组织了一个家庭式的小戏班,他利用戏班的演出结交达官贵人,并切磋艺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奇,写出了著名的《闲情偶记》。李渔虽然能够不断得到权贵的赏赐,但他有妻妾、子女、姬婢达数十人之多,而且生活讲究、开销巨大,所以仍然常常入不敷出,陷入贫困交加的境地,以至晚年从金陵返归杭州时,竟然卖掉妻妾女儿的簪珥才勉强还清债务。回到故里的李渔隐居湖山,仍然不忘笙歌,但生活日趋贫困,只能依靠乞怜才能维持,康熙十九年,七十岁的李渔终于在贫困交攻之中死去。
  其实做清客也是极不容易的,“打抽丰”也并非人人打得来,清客固然是“借士大夫以为利,士大夫亦借以为名”,清客非但要善于察言观色,受得了气,同时还需要有真本事才能够邀宠。清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曾经列举了欲成为清客必备的十种才品:“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句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可见做清客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非等闲之辈可为。
  李渔之所以成为其中翘楚,首先就在于他无与伦比的才情使然,我们从《闲情偶记》中即可看出,举凡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此书之中竟然无一不备,可谓深得声色犬马之好!阿城曾说《扬州画舫录》之类的书“都是毒品,看过了还想看”,《闲情偶记》与之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士大夫又焉有不上瘾之理?诚然,古代中国士人受“官本位”社会之挤压,除了入仕之外的确别无独立人格可言,当唐太宗眼看着士人鱼贯而入、进入考场时,抚掌大笑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所以士人削尖了头皮也要往仕途这条道上挤,因为只有挤上这条道才称得上功德圆满,一旦挤不上这条道可就惨了,等而下之,“遂把平生之学问,奔走势利之门”,除了做清客,以“打抽丰”为生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文人的命运,一至于斯!
作者: 勤快暖宝宝    时间: 2011-11-16 16:31

晚上什么也没干 就看这了 太爽了
作者: 跑跑巨猩    时间: 2011-11-16 18:19

踩的朋友 你们太有才了!!!!!!!
作者: 一生眼泪    时间: 2011-11-16 21:04

看了一天。还没有看完。真是好看啊。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