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存在的不利因素

条约规定,要苏联政府和乌克兰拉达政府缔结和约,也就是要苏维埃政府承认已被乌克兰人民赶走的拉达资产阶级政府为合法的政府,乌克兰苏维埃政府为非法政府。苏联军队和乌克兰人民军队都要撤走。那就是要苏俄背叛即将取得完全胜利的乌克兰革命。同时,苏俄就失去了粮食和煤的供应地(乌克兰的粮食占俄国的1/3,铁砂煤占70%)。
1918年1月28日,芬兰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人民苏维埃政府。条约规定,德国要苏俄撤走在芬兰的军队,也就是要苏俄放弃国际主义的义务。芬兰是一个小国,没有苏俄军队的支持,芬兰随时都会被帝国主义国家所吞食。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不久,4月3日,德军“波罗的海师”在汉科登陆,镇压芬兰革命,推翻了芬兰革命政府。虽然,苏俄军不一定能够保护得住芬兰革命政府,但重要的是苏俄放弃了国际主义的义务,放弃了对芬兰革命的支持与援助。
条约规定,不得进行反对对方国家政府和兼并地区的政府的宣传鼓动,这就是要解除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武器。列宁说,没有西欧革命,尤其是德国革命,苏俄是会灭亡的。如今,接受这个和约条件,就是放弃了国际主义,放弃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义务,也就是违背了国际主义的纲领。
条约规定,苏俄被割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领土。苏俄失去了北方建立了革命政府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失去了被称为俄国粮仓的乌克兰和盛产煤的南俄,加剧了苏俄粮食的短缺和煤的供应不足。割去了大片领土,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4,600万人),也就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兵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这部分居民中的大部分拥护苏维埃的民心。在德国方面来说,取得粮食和煤,使国内严重缺乏的粮食得到缓解,也就缓和了国内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从1918年3月到10月,德奥从乌克兰就取得的农产品有:52,000吨粮食和饲料,34,000吨糖,4,5000万只蛋,53,000匹马和39,000头牛。有一半工厂因缺少原料和燃料而停工或半停工的得到从苏俄掠夺得来的煤和原料使工厂能开工,增加了产量,也就缓解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些都能起到和缓国内阶级矛盾剧化的作用。
即使这样,德军依然不断越出布列斯特和约的界线,继续侵占俄国领土。5月开始谈判,到8月27日在柏林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附加条约。条约承认利夫兰和爱沙尼亚最终脱离俄国,把土耳其占领的巴库交还俄国,而俄国答应把巴库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给德国。德国保证不越过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附加条约所规定的边界(德国之所以答应不再越界发动进攻,是由于德国在西线发动几次进攻均遭失败,已无力进行进攻了。在东线已扩大了占领地区、兵力薄弱,也没有甚么力量发动进攻,德国的败局已定。)德国撤出新分界西南侧的占领区。俄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俄国要支付60亿金卢布的赔款给德国,俄国又失去了一大片领土,而且要支付巨额赔款。这个附加条约比布列斯特和约还要更加“屈辱”。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