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古老而难解的安全问题
人的安全需求构成了安全利益。包括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安全利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利益。我们需要安全。如果我们没有了安全,我们的生活环境将非常的可怕。没有了安全的生活可以想象一定会和以下字眼有着紧密的联系:践踏、凌辱、火光、哭喊、盗窃、欺骗、屠杀、掠夺、恐惧、毁灭。就社会整体而言,没有比安全利益更重要的了。
这样的日子我们的前辈们经常接触,只不过不大愿意回忆给我们,历史上的文字记载也少,毕竟痛苦的过去人们更愿意忘记。虽然这丝毫无助于我们对未来的规划。没有安全也就是没有秩序,我们不能忍受没有安全,也就不能忍受没有秩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秩序,即使必须纳税也要保证秩序的原因。
在中国,仅短短的一百多年来,就至少遭遇了多个国家的攻击,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代价,数千万人因此失去生命,给所有经历过此劫难的人们造成了印象深刻的痛苦。这还不包括一直以来来自它国的潜在但又现实的安全威胁。安全的威胁是现实存在的,这和我们善良的愿望完全不同。安全威胁不会因为我们的善良而有所减轻。这也适用于其他任何一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乔治就比利时遭受德国侵略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比利时干了什么呢?她给德国发了最后通牒吗?她向德国挑战了吗?她在准备向德国开战吗?......比利时是欧洲最安分守己的小国之一。比利时——她的人民温顺、勤劳、节俭,工作努力——没有冒犯任何人。而她的麦田遭践踏,她的村庄被烧毁,她的艺术珍品被毁坏,她的男人们遭屠杀——甚至妇女和儿童也未能幸免。他成千上万的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流离失所。他们那整洁舒适的小家已化为灰烬。”何止是比利时,历史上没有遭遇攻击的国家几乎是不存在的。
安全对于个体和国家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重要的需要。个人的安全依赖以国家武力为后盾的法律的保护,而国家的安全则只有靠自己的拳头。国际间的安全协议有时还不如一张废纸,无法成为可靠的安全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需要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来保障,相对弱小的国家自然没有多少安全感。国家之间的军事平衡或许有助于维持暂时的和平,但军事平衡随时有可能被打破,即便是实力相当也可能大打出手。
事实上,国家安全利益需求的供给在任何时候都是短缺的,原则上只有军事力量相对强大的国家才能得到它(并非全部获得)。众多国家之中仅会有一个国家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安全,不会存在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获得,要么是大家在军事势力平衡的情况下,分配着有限的安全——其实并不安全。
我们说,一个国家的安全要依靠军事的相对强大来维持。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可以看作这个国家的安全利益实现了最大化,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但相对于军事的相对弱小的国家来说,同时意味着这是最差的结果。 事实上每个国家都在尽力避免这个最差的结果,这也正是军备竞赛的根源。竞赛的结果是军事力量此消彼长,水涨船高,不断耗费着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仍没有哪个国家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不可否认,在现有条件下,安全利益需要发展军备来保证,正如一位军事理论家所说:“若要和平,则须备战。”这些都是因为基于这样的事实:发展军备,有可能获得最大的安全利益,避免了安全利益最小的情况;限制军备,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做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结果,但也有可能得到最差的结果(在其他国家继续发展军备的情况下)。因此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基本上都会选择发展军备。
目前全世界一年内用于军事目的的费用超过了1900 年的世界总产值(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以美元不变价格计算)。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教育和卫生事业开支的总和。80年代中期,伊拉克的军事开支是健康和教育开支的700 多倍;巴基斯坦则为300多倍。正象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所说:“每造一支枪,每发动一次战争,每发射一枚火箭,都意味着对那些饥不果腹的人行窃,向那些衣不遮体的人抢劫。这个用武器装备起来的世界所挥霍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劳动者的汗水、科学家的智慧和孩子们的希望。”
尽管由此导致的军备竞赛劳民伤财,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和资源浪费,也恶化着全球整体的安全环境。然而各国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这就是古老而又现实的安全困境!
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金钱和汗水,失去了原本应该好的多的生活,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到最后可能彼此发现,这就象注水淹船一样徒劳无益。随着水涨船高,安全问题将依然如故,只剩下高涨的水位叫人担心——整个地球象一个水位越来越高的防洪大堤,稍有不慎后果则难以设想。
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人类历史在解答它的纸上写满了战争;这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原来的解答思路我们已无法承受,相对于越来越可怖的武器,人类已显得越来越脆弱,战争所制造的破坏一次比一次规模空前。
终有一天人们会认真考虑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历史上灾难引发变革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我们更希望凭借预见和智慧来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