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边境凭祥市至友谊关的大路上,停着经过严密伪装的漫长车队和各种火炮。车上端坐着一排排头戴盔形帽、身穿绿色帆布装、脚蹬用轮胎剪就的斜插两条胶带的“抗战鞋”的士兵,他们怀抱新式冲锋枪、高平两用机枪,一条薄被和一套换洗军装打成的小背包垫在屁股底下。
中国援越先头部队二支队在深夜里冒着滂沱大雨向菇苏、杜拉、吉婆等岛屿开进。
大批登陆舰、登陆艇在大海中冒雨颠簸。海域茫茫,方向难辨。舰艇一会被抛向浪尖,一会又跌入深谷,海水哗哗地扑向甲板,雨水哗哗地飘落而下。战士们浑身湿透,衣服贴在肉上,海水、雨水、汗水灌入嘴中。菇苏岛没有登陆码头,登陆艇在几十米、几百米外搁浅,有的登陆舰装有数量较多的重型装备,在千米之外就不能前进。
团长刘志高、政委叶丛华急得头上直冒汗。
“老叶,部队下海,装备卸下海,拉!”
“天亮前必须上岛就位!”
“发信号!”
顷刻,甲板上的部队下饺子般地跳入齐胸深的波涛中。
登岛的主要是工程部队。为了适应援越工作,我工程部队特意实行了一种特殊编制。一个团下属3个工兵营、1个机械营、1个高炮营,还有85加农炮连、82迫击炮连、警通连、运输连、加工修理连。这样的编制序列在我军历史上从没有过。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越南沿海岛屿的作战要求,为了满足越南政府的请求。部队要一边施工,一边守岛,对空、对海作战。部队配备的是当时中国军队最新最好的轻武器:手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高、平两用高射机枪,还有几种地炮、高炮。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军队在越沿海岛屿构成了一个力所能及的立体防御体系。
离岛几十米、几百米的舰艇上的装备,指战员很快卸到海滩上,千米之外舰艇上的重型装备需用吊车吊上小船再拉上海滩。
海岛上灌木茂密,杂草丛生,蚊子、小虫繁多。有种身上长着白斑纹的大黑蚊虫,白天还追着人叮,一咬就是一个大包,战士们称它“B-52重型轰炸机”。岛上蚂蝗不少,但最多的是毒蛇,地上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树上有响尾蛇、竹叶青、叶上飞。战士们每人手持一根藤子棍,边走边拨打路面草丛---打草惊蛇。一般的毒蛇闻有响动,飕飕逃窜,可眼镜王蛇不怕,它时常横在路面,高竖上半身。你只有横起藤子棍奋不顾身地扫荡,它才可能落荒逃跑,或败倒在你的棍尖下。
大部队由集结到开进,从登岛到施工作业,连续几个月没休息一天,风餐露宿,阳光暴晒,干部战士个个脸上黑黝黝的,甚至连理发刮胡子的时间都难挤出来,20岁左右的年轻人看上去像30多岁的模样。越南居民传说,毛主席派来的都是不怕死的老兵,个个有实战经验,天上来飞贼,海上来“水鬼”,咱都不愁了。
不久,西贡电台广播:“中国*的志愿军开进越南北方,进驻东北群岛,接管了北越各岛屿和沿海的防御。中国军队皆是老兵。岛上高炮成林……”
二、打击美国对北越空袭 中国高炮部队在越南的3年零9个月
为打击美国对北越空袭的嚣张气焰,196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六十三支队六O九团奉命入越,配属六十三支队的空军高炮二十三团也同时出境作战,担负克夫至友谊关铁路线的防空作战任务。
8月23日,我军六二八团在克夫首遇美国飞机轰炸。高炮六十三支队分析轰炸可能升级,可能要步步向中国边境靠近,当即命令六O九团团长程玉山率领该团二营向河友线宋化桥开进。程玉山率部当晚从谅山出发,一夜没合眼,赶到宋化附近构筑阵地。
8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高炮部队坚决做到不打则已,一打就力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一定要以胜利的战斗,表现中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英雄气概,体现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战斗威力”。
9月20日,战斗打响。满天的美国飞机穿梭往来,炸弹隆隆地在原野上炸响。程玉山观察着,头上伪装的枝叶在强烈的阳光燎灼下,已经蜷缩萎蔫。他屹立在高地上,看到美机投弹七零八落无目标,心想:“你再狡猾,也逃不出咱的眼睛。”他判断着美机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