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争暴发
1969年,是个疯狂的令后人难以想象的年头。那年3月,两个有着相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大国反目成仇,战火骤起。在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双方动用了包括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飞机在内的最先进的常规武器,陈兵边境大开杀戒。
环视当时的中国版图,我们的周围已经没有了朋友,国家处在帝、修、反全面合围之中。中印战争刚结束不久,红毛阿三吃了亏随时想报复,美蒋集团“反攻大陆”贼心不死,这次又与华沙条约集团起了冲突,一时间四面楚歌,形势万分危急。回顾那场武装冲突,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透彻。但是,这一事件的暴发,却使许多无辜的生灵脱离了水深火热,避免了死亡与受难,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战在即,国内阶级斗争的主要目标被迫转移。面临外来强权,中国人从杀戮自己人的兴奋中醒来。没有那场战争,恐怕我的父母还得在"牛棚"里多待上几年,在那场类似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无产阶级专政中,能不能活下来就很难说了。没有那场战争,国内的"内战"、"内乱"将继续下去。
这一年的4月,为解决内忧外患,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国家最高机构重新进行了权力分配,确定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亲自挑选了林彪为自己的接班人,他老人家是想借助四野的那批能征善战的大将来对付苏联。林彪上台后,即任命他的亲信嫡系邱会作为总后勤部部长,吴法宪为空军司令员,李作鹏为海军第一政委,黄永胜为总参谋长。
那天已近午夜,已经睡着的我被高音喇叭吵醒,以为又有什么"最高指示"要传达了,赶紧起身往学校跑。此时,大街小巷已是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为了庆祝"九大"的胜利召开,有着"光荣历史"的上海人民象吃了"摇头丸"一样,扶老携幼,倾巢而出,不知疲倦地昼夜游行,从城市的这头游到那头,再从那头游到这头。整座城市彻夜不眠,颂"九大"的歌声经久不息,响彻云霄。
那是一个国家领袖被神化了的时代,他说的任何一句话,写的任何一句词,都被尊为"最高指示","一句顶一万句",全中国人民都得虔诚地颂扬,啥事也不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好一阵子。然后等待新的"最高指示"下来,再如此这般重复着学习庆贺,乐此不疲。谁要是态度消极,谁就是十恶不赦的反革命了。
"九大"后,各地效仿中央,纷纷重组领导班子,集中精力抓有关"千秋大业的头等大事"。紧接着,中央决定开展"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大规模群众性运动。一时间,上海与全国上下一样,到处开挖防空洞、防空壕。那些星罗密布的地下工程,后来都成了滋养蚊子、老鼠的好地方。
10月,根据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林彪下达了"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全民皆兵,仓库内封存多年的"汉阳造"、"汤姆式"、"三八大盖"全被搬了出来,全国紧急动员了数百万武装基干民兵,复员退伍军人组成预备队。精壮的工人、农民、学生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军事训练中去,这是人民战争的第三梯队。国家的领袖们已经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皆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以及武装示威游行,誓死捍卫领土完整,誓与苏修血战到底。
城市乡村,所有的窗户玻璃上都被贴上了米字封条。城市夜间实行灯火管制,高楼大厦、山坡桥梁等制高点竖起了高射炮群。夜空中,巨大的探照灯光柱交相辉映,全国被大战前亢奋与恐惧的气氛笼罩着。于是,饱受虐待的"牛鬼蛇神"们便逐渐被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