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方舟子为美国生物公司提供何种服务?
在确定了方舟子确实曾经被“一家美国生物公司”—— 且不管它是“生物信息”公司,还是“生物技术”公司——雇佣之后,我们下一个想要知道的问题就是,这家公司到底是哪个?毫无疑问,关于这个问题,假如方舟子死不开口,假如那家雇主不肯主动公布事实,——就目前来说,也确实如此——我们是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的。不过,古人云,“听其言不如观其事,观其事不如观其行”。所以,尽管方舟子宁死不屈,死不招供,我们仍有法子把这篇文章继续作下去。这是因为,方舟子拿了人家的钱,就要为人家做事;他要为人家做事,就要有某种行为。所以,我们只要观察方舟子做的“事”,只要分析方是民行的“为”,方舟子的那个秘密对我们来说就会“不言自明”、“迎刃而解”。 退一万步说,在法庭上,法官或陪审团并不会因为被告拒不招供,就把他无罪释放。
前面提到,方舟子最早透露他的“美国生物信息学科学家”这个头衔是在2001年6月。方舟子从1998年底脱离科学研究,到2001年6月受聘“美国生物信息公司”,中间隔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这样的人,在美国几乎没有可能会被专业性很强的公司聘任为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说,以方舟子当时的状况,他在美国对美国的公司不会有什么利用价值。我们又知道,方舟子告别科学实验室的契机,是因为他1998年秋天回国期间,从“中国社会的现状”发现了适合于自己生存的环境。而从2000年夏天开始“打假”之后,方舟子的活动地点也逐步从美国转移到中国。2003年7月,方舟子在新华网上说:“我现在在美国的生活,一个是写作,我这几年已经出了8本书,大部分是跟科普有关的书。还有我给国内的报刊写一些稿子,像新华社的《环球杂志》,我基本上一个月写一篇。还有《科学世界》,上面也有一个专栏,专门揭露伪科学的。另外我还定期给《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这些报纸撰稿。写作占了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再就是上网,维护新语丝这个网站,每天的更新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做。”2006年12月,方舟子对记者说:“这几年我一直是在国内外两头跑,在国内的时间有变得越来越多的趋势。”(《对话方舟子 从写诗少年到打假斗士》,《天府早报》2006年12月6日)。也就是说,方舟子自己承认,即使在美国,他所关注的也是中国国内的问题。其实,从1997年的预谋策划脑白金,到1998年的回国探亲,到1999年的大战FLG,到2000年的打基因皇后,到2001年的打核酸营养品,这一连串的举动,无不证明方舟子所言不虚。
据此,我们的一个合理推测就是,方舟子对这家美国生物公司的价值,应该是他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那么,方舟子在中国能够为“美国生物公司”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
几乎是与方舟子亮出“美国生物信息学科学家”牌子的同时,从来没有研究过植物、更不要说是转基因植物的方舟子,在国内发表了第一篇为转基因植物大唱赞歌的文章:《转基因作物的是是非非》(该文作于2001年5月21日,载《环球》半月刊2001年第12期,见2001年6月14日新语丝“新到资料”)。从此之后,方舟子一直是中国国内支持推广转基因植物、转基因食品的最有影响的人物,其风头,甚至超过了那些专门研究转基因植物的专家学者。2004年12月23日,方舟子自己说:“这两年来我写了十来篇与转基因有关的文章,做过三次讲座,对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健康或导致过敏、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破坏生态或导致基因污染等学术问题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方舟子:《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注:方舟子为转基因植物辩护最卖力的时间段是从2002年底到2004年底,所以他说“这两年来”。在此之前,国内公众对转基因植物问题并没有很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