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长篇悬疑小说——《画密》

二、故宫惊会


啥也没有买到,空手而回。

离开潘家园时,女房东忍不住说:“张思翰,我可真够喜欢你的。”

张思翰说:“其实我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判定那是幅赝品,我一诈,就给诈出来了,我的眼光还算犀利吧?”

女房东说:“我不是喜欢你这个。”

“那你喜欢我什么?”

女房东说:“我喜欢跟你白跑了一趟,像个傻子似的被你给耍了。”

张思翰说:“我没有耍你,耍你的人是那些造假贩子,这里现在已经难见真品。你放心好了,等我有了钱会加倍还你,现在你就算在我的身上投资,利息可观啊!”

“鬼才相信你的话。”女房东说。

张思翰说:“我的肚子又饿了,你请我吃饭。”

女房东气得脸色铁青,丢下一句话:“见鬼去吧!”打了一辆的士,一溜烟地跑了。她已经被张思翰给气饱了。张思翰正寻思着女房东会不会嘴硬心软回来接他,一辆红色悍马H2已经停在面前。车上跳下一个年轻人,脸色冷峻双眼如鹰,迈着悠闲的步子走进潘家园,仿佛所有的古董店老板都要对他必恭必敬。他年纪轻轻,但是资历却好像比谁都老。所有人和这个年轻人打招呼时,语气里带着无比的羡慕和崇敬——“七爷。”

对于成功的年轻人,张思翰自然很是羡慕,不过他也琢磨出一些不同滋味,这个年轻人的目光与众不同,是一双锤炼过的鹰眼。这双眼睛一边走,一边浏览着古玩铺子里的那些货色,从目光到脸色都在展示着一种骄傲。这绝对是一双敏锐的眼睛,俯视着整个潘家园,甚至能穿过黏附在古物上的风霜与泥土,判断出时代的特征!

看着七爷径直走进河南老板的铺子,张思翰的心又是一动,一些巧合的因素往往预示着某种必然的结果。他转回身来,站在一个摊子前,仿佛随便看看、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他在监视那间铺子的动向。一会工夫,笑如春风的七爷与兴高采烈的河南老板走了出来,七爷的腋下还夹着一个灰色圆形铁筒,有二十多公分长,直径三十公分,在锈迹斑斑的筒盖上刻着一串符号——H1501!

H1501!

张思翰的心猛烈地撞击了一下,岁月仿佛瞬间凝固。他忙按住心跳,在心里暗自比较了一下:如果把那幅画装进铁筒里面,岂不是正合适?

七爷带着河南老板上了悍马,张思翰这才收回思想,拦住一辆出租车紧随在悍马的后面。他很怕被七爷发现,不时叫司机放慢速度。其实七爷此刻正在得意,怎么会注意到身后缀了一个尾巴呢?

七爷把河南老板带进丰泽园饭庄,看来他早在这里订了一个包厢,饭店里面装点得古香古色,松鹤屏风,团花地毯,很有一派中式餐厅的皇家气派,雍容华贵,卓显不凡。

张思翰望而却步了,他只能想象着通天鱼翅、葱烧海参、沙锅鱼肚、清炖裙边、银丝卷,还有令人垂涎的国宴茅台。饿着等了一个多小时,七爷与河南老板从丰泽园饭庄酒足饭饱地走出来,他们分道扬镳。张思翰继续跟踪着七爷,终于发现七爷将车停在一座公司小楼的外面,带着铁筒走进别墅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张思翰看了看小楼,招牌上写着“巴氏慈善协会”。他想了想,或许是自己多虑了,一个慈善协会怎么会与千古神品搭上关系。此时,忽然一阵旋风把一张轻薄的传单刮到他的手上,他展开一看,大标题上写着“清明上河图研讨会”,小标题上写着“百万奖励寻找研究《清明上河图》新境界”。这个标题有点意思,张思翰看了看时间与地点,研讨会明日举行,这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命运的使然,他想置身事外已是不可能了。



翌日,紫禁城,故宫。

延禧宫在故宫中的建筑中非常有名,算是内廷东六宫之一,也是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筑。红色的宫墙壁令人备感温暖。殿门前那座宣统元年开始兴建的汉白玉水殿,百年之后也未曾竣工,似乎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此刻,在延禧宫中的一间会场,凝固着庄重而严肃的气氛。这里召开的是一次很特别的研讨会——华人慈善家巴图那仁出资主办的一次学术悬赏活动,研究的内容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清明上河图》。

巴图那仁坐在首位,这位老人花白头发,脸上堆满皱纹,可是眼神如电,一点也没有苍老的神态。没有人知道巴老的来历,知道的是他富可敌国的财富,还有豪气干云的性格。几个满头花甲带着厚度眼镜的老学者坐在他的后面,然后是一些中年学者,还有一些蓝眼睛白皮肤的老外。

最后一排,张思翰好不容易混在记者堆里,穿着一身很休闲的运动装,一头长发支楞八翘,不修边幅。他一张略显长方的脸型,高挺的鼻子,下巴留着一些稀松的胡须,看上去非常邋遢。

台上站着一个胖学者,讲得十分卖力,滔滔不绝。巴老对《清明上河图》的痴迷几近狂热,只要你的一个论点能引起他的兴趣,就会得到一百万元的奖励。下面的人聚精会神地听讲,张思翰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盹,没有人觉察到这个年轻人的无礼,都以为他专心致致在闭目倾听。坐在他身旁的年轻女记者,听见他微微的鼾声皱了皱眉,在记事本上轻轻撕下一页,提笔疾飞,迅速地写好几个字,然后用手肘轻轻地碰了他一下。

张思翰一惊,睁开一对大眼睛四下张望。女记者飞快地把纸条塞进他的手心。张思翰展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睡觉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他抬起头,用混沌的目光看了看女记者,意思是谢谢你。女记者笑了一下,他发现这是个漂亮的女孩子,长长的睫毛,眉眼如画,一头黑亮的长发,正用一双如秋水般的眼睛似嗔似怒地盯着自己。

胖学者的讲演热情高涨,不时伴随着热烈的掌声,连他自己也觉得飘飘然。张思翰叠好纸条放进上衣口袋,接着双眼一闭,照睡不误,好像没有把女孩子的提醒放在眼里。女记者立刻火冒三丈,但是这个场合似乎不好发火!她又用手肘碰了碰他的软肋。

这一次,张思翰连眼皮都没有抬,只是略略地点了一下脑袋。

台上的讲演进入了一段高潮,可是巴老的脸上没一丝喜悦,脸沉似水,索然无味地对一个头发光秃的老者说:“做研究,也要重创意,研究不是模仿,不是剽窃,这些高论已经被人咀嚼过千百回了,不是老调重谈,就是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胡乱拼凑,夸夸其谈,我实在听不下去了。”

头发光秃的老者低声说:“巴老,等这个人讲完之后,研讨会就此结束,但是总要给年轻人一些自信和展示的机会。”

巴老点点头,总算耐着性子听下去。

巴老的性子可以忍耐,但女记者却对年轻人的无礼忍无可忍。她愤怒到了极点,用尖锐的小肘对准张思翰的软肋,不轻不重地给了那么一下。

“哎呀!”张思翰惊叫一声,从椅子上扑通一声摔在地上,显然女记者的用力有些过猛。

严肃的气氛顿时变得僵硬无比,无数惊异的目光盯着从地上爬起来的张思翰。他满脸绯红,却没有责怪女记者的意思,要引人注目就必须用些手段,他温和地说:“抱歉,我听得睡着了。”

台上那位满面红光的胖学者,脸色变得十分的难看!

张思翰用手向那个学者招了招手:“不好意思,请继续。”一屁股又坐到椅子上,众目睽睽之下又做沉睡状。

会场里更加寂静无声。胖学者脑羞成怒,问道:“这位朋友,难道我的见解,你一点兴趣也没有么?”

张思翰点了点头。

胖学者感觉受到了羞辱,追问道:“那你认为《清明上河图》是不是国宝?”

张思翰说了两个字:“废话。”

顿时,会场如同抛下一枚炸弹,严肃的会场让这两个字弄得非常尴尬。所有的人都在想,这小子真是狂妄自大!

胖学者语气冰冷地问:“阁下也懂《清明上河图》么?”

张思翰一扫邋遢混沌的模样,双眸之中射出两道明亮的光泽,说:“略知一二,你知道的我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知道!”


胖学者被激怒了:“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巴老却用鼻子哼了一下,喜上眉梢:“这个小子有点意思。”

几名保安迅速走上来,要把这个搅闹会场秩序的年轻人赶出去,巴老一挥手,几名保安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

胖学者很不服气,双手一背,问:“你知道些什么?”

张思翰说:“清嘉庆四年,它收藏在紫禁城内延春阁中,并著录在《石渠宝笈三编》里,但是《石渠宝笈》对它的记载不够准确。”

胖学者冷笑一声:“《石渠宝笈三编》乃是大内权威,无数鉴赏家、收藏家都以其中的记载而求宝若渴,你竟敢怀疑它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张思翰说:“记载的没错,只是《清明上河图》并不只有一丈六尺五寸长,它的长度一共是将近九丈!”

九丈的巨幅!

宏伟的绘画篇章!

胖学者哈哈大笑着问:“你不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吧?”

张思翰郑重地说:“不是,明朝鉴赏家李东阳曾在图后题跋考证,说《清明上河图》前应当有一段远郊的山水,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签题与双龙小印。还有的专家推测,其实在《清明上河图》后也有大段的描绘。画面应该到古代汴梁城西的金明池为止,可惜今天我们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是古城汴梁的东远郊到城内便桥附近。按照比例推测,此画原有九丈左右,也不为过!”

胖学者道:“那只是一种猜测,没有证据?”

张思翰自信地道:“一点都不是猜测。图前不仅有宋徽宗赵佶的题字与钤印,卷尾还有一首小诗:我爱张文友,新图妙入神。尺缣该众艺,采笔尽黎民,始事青青蚤,成年白首新,古今披阅此,如在上河春。”

胖学者说:“这是明朝人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的记载,不足为凭。”

张思翰反问:“如果你不相信这些记载,又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些记载不是真实的呢?”

“你,你?”胖学者有些难以强对了。

这时候,巴老呵呵一笑,清了清嗓音说道:“年轻人,请你上台来说,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