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毛主席是中华文明的大救星 2 (历史研究)

主题:[原创]毛主席是中华文明的大救星(历史研究) 阅读 146 回复 0 [回复] [管理] [修改]
aymn123456
[aaaaamd@sohu]
头 衔:版友
等 级:3级
魅 力:22
发贴数:1521
积 分:1301
[加为好友] [传小纸条] [送礼物] 2010-02-20 14:02:12 楼主
虎年春节金满仓,大家来抢金财神
[军事美图] 摄影师镜头中的军魂[组图]
[军情观察] 盘点:军事历史上“虎”的使用有哪些(组图)
[军事历史] 历久弥坚:“黑鹰”直升机家族[组图]


关键词: 中国和欧洲 秦始皇的贡献 基督教与儒家 佛教令人庆幸的失败 公元900年 朱元璋错失成圣的机遇 文化大革命

欧洲的面积为1016万平方公里,分成了45个国家;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国家。欧洲历史上也有过大帝国,古罗马、拜占庭都曾横跨欧亚,但是,他们都是围绕地中海征伐,他们也想征服全欧洲,都没有成功。想统一欧洲的人很多,查理曼大帝、拿破仑、希特勒...都做过这个美梦,而且,历史上,统一欧洲也非常有民意基础,欧洲人民希望统一的愿望比现在台湾人民盼望回归的愿望还要强烈一些。但是,欧洲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破碎的欧洲。

中国为什么可以维持统一,历史研究者有两个传统的,几乎得到一致认可的观点,他们认为有两个原因决定了这个令人自豪的结果,一是地理环境,二是儒家文化。这两者我都反对,我不知道这个地球上除过喜马拉雅山脉以外,还有那个山可以影响一个帝国甚至一个蛮族部落征伐的脚步。况且山脉的阻隔作用远小于大洋,如果一圈封闭的山脉可以影响中国的大一统,那么一圈封闭的海洋就可以决定欧洲的大一统了。事实上,如果把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比较,中国受到落后民族的袭击的次数远多于欧洲,自秦以降,中国两度长达百年的四分五裂,两度被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尽管如此,欧洲依旧是破碎的,中国依旧是统一的。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完整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原因,它的作用一贯被夸大了,儒家文化是我们回头思索的时候,发现的最明显的理由,但绝不是唯一的。另一个决定性的贡献是由秦始皇做出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做出了左右中国两千年,也一举让中华文明领先世界1500年的伟大壮举,这个壮举就是分封诸侯的同时设郡县。经常有人赞颂华盛顿,认为华盛顿的政治制度建设,才是美国最终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同理,我认为秦始皇的郡县制度正是中国两千多年维持统一的根本原因。

古代帝王打下江山以后,都要分封诸侯,中国和欧洲都一样,秦以后,中国的王朝分封的同时设郡县,中央集权领导,税负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征收,而欧洲,不管多大的王国,其王朝建立后,分封武将骑士后,骑士领地的权利基本上归骑士,名义上,各领地的人民还是国王的人民,但也是诸侯的。这种制度的最不安定因素不仅是税收的归属,而且增加了国王与诸侯的内部矛盾,断送了欧洲统一的基础。国王与人民没有直接冲突,但也帮不上什么,国王与诸侯有直接冲突,但国王也得不到人民的足够支持,无法让诸侯心悦诚服。在这种状况下,一副好盔甲就比“四海归心”要现实得多。而欧洲的战争次数远多于中国,当然,都是万人队的较量,不能与中国皇帝的大军百万相比,中国后来的皇帝可以动辄“大军百万”,要感谢秦始皇的郡县制传统的成型。

我们一贯夸大儒家对中华文明大一统的贡献,如果儒家文化有决定国家统一的威力,那么,基督教就更有这个威力了,基督教对人的心灵的固化能力远强于儒家文化,而且,基督教是一个规矩严格的组织,而儒家只是几本经典。基督教主宰欧洲两千年,也没能完成欧洲政治的统一,可见,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制度的建设必须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儒家文化与中央封建帝国的结合是完美的,在中国历史的前期,这种结合虽不是无坚不摧,但绝对是不可战胜的。中国自古一直就在外部武装的铁蹄威胁下,每一次被揉碎后都能复合,儒家文化居功至伟,而面对外部文明的入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又保证了儒家的至尊位置。比如,佛教于汉末传入,于南北朝乱世时候盛极一时,但经过隋唐的几次毁佛运动,和尚们就只好退到深山里去了,因为,中国的官吏还是觉得儒这个马甲更合体。假如佛教取代了儒家的位置,后果不堪设想,唐的强邻吐蕃,由于佛教,在高原上迷迷糊糊神志不清了一千多年,如果不是高原上太冷,一窝蜂的汉人早在他们的地盘上收割麦子了。佛教毁掉西藏,这是意识形态战争的成功案例。

儒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结合,保证了中国的大一统,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但是,现在,这个制度和这个思想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可以退休了。即使这个制度和这个思想现在就退休,也谈不上光荣退休。他们光荣退休的时间应该是公元900年前后,如果那个时候,中国不是王朝更迭的革命,而是制度文化的革命,那么,中华文明可以再领先世界1000年;当然,这种可能性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没有那个文明不经过衰败期而能够爆发出革命的动力。他们合理退休的时代应该是公元1400年左右,也就是明朝初期,这时候,中华文明的颓势已经很明显了,士大夫阶层的有识之士也已经有了文化改革的自觉,假如明帝国的建立者不是只革功臣命的朱元璋,而是大革文化命的一位圣人,完全可以保证中国不被世界先进文明抛下。可惜,朱元璋不具备革文化命的素质,他是一位类似于黄巢、李自成等人的草莽英雄,只是比黄巢们幸运。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惊呼:这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尤其文化大革命期间,世界历史学家们不怀疑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将在古老的东方诞生,但是,现在,他们犹豫了,他们仿佛看见一个依旧穿着儒家文化马甲的中央帝国的旧影,他们注意到中国政府对秦朝制度来说,也还是类似的郡县制,而官吏们的行为指南与其说是邓小平理论不如说是半部《论语》,他们甚至幸灾乐祸的担心,假如西方文明不拉一把的话,中华文明将依旧是僵化的老样子,中国人虽然用着手机电脑,也坐着飞机环球旅游,但和清朝的大辫子们其实还是同类。这一次,这些外国的研究者看走眼了,他们被假象迷惑了,他们被美国意识形态战争有可能即将获得胜利的前景给陶醉了。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建立了新中国,这个新中国有人大,有政协,有换届等不成熟的制度探索。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皇帝,没有诸侯,没有世家,没有儒,没有科举,没有士大夫阶级,这些旧东西清除得虽不够彻底,近年似乎还有复辟趋势,但是,这个复辟趋势很快就会被遏制的,为什么?因为新中国还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否定者不是迂腐之辈,他们只是缺乏眼光而已,他们只是被物质的肥猪油蒙住了眼睛,这是不奇怪的,因为现在地球上的强势文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在美国这个华丽的样板面前,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伟大性都模糊了。但是,中华文明不是一个可以被糅合的文明,如果紧跟美国的制度,中华文明只有死掉,如果复兴文明传统,而不进行制度革命,那么,中华文明不但不能复兴,甚至还会成为民族的绊脚石。

毛泽东不要苏联的翻版,也不要美国的翻版,他要的是超越,他要的是再次找到适合中华文明的,并保证是先进的,可以一举超越其他文明的制度和文化思想。在制度革命方面,他的战友们紧跟着他的步伐,但在文化革命方面,他的战友们无所适从,以至于在他去世后,完全背叛了他。这个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指望那些起于草莽的革命者都具有圣人的气质。但是,正是这一点,衬托出毛泽东的伟大,他的道路,正是中国古代贤者盼望的“圣王之道”,他的追求,也正是欧洲的柏拉图们所盼望的“理想国”的追求。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