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致命打击美国 美国很受伤被迫交出第二财政部

●黎巴嫩、真主党再次成为大国在“巴以问题”上角力的“外焦点”

显然,这又表现为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等沉静了好几年的“政治名词”,近日再次成为大国在“巴以问题”上角力的“外焦点”---众所周知,要求回归故里的巴勒斯坦难民、除了分散居住在众多阿拉伯国家,还相当部分就集中居住在黎巴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阿拉伯人”拒绝“被忽悠”,而“有心停建定居点”的以色列,不久前曾经在这个问题上公开“羞辱”了美国副总统,时值美国中东问题特使访以,以色列又再次强硬强调“绝不停建定居点”(意在强调自己绝不会在难民回归、宗教圣地等更加核心的问题上让步),那么,除非被以色列总理称之为“以色列利益最大障碍”的奥巴马果真有本事逼迫以色列做出“较停建定居点更大的实质性让步”,否则,旨在争取阿拉伯人心的欧盟、与有心袒护以色列的美国之间,在“如何实现中东和平的问题上”就很难谈妥,欧美之间的中东与南亚利益交换也就很难进行。而后者恰恰是“美国南亚政策”所急需的。

更加关键的是,只要“阿拉伯人”总体拒绝被“欧美及以色列”所忽悠,那么,在中东方向,近来风头日盛的土耳其、叙利亚、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地方王”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其中,由于土耳其、叙利亚更是与伊朗有心组建一个区域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再加上“外部势力中心”的战略策应,这样一来,美国想压迫土耳其、叙利亚与伊朗拉开距离、在中东方向最大限度孤立伊朗的战略意图就很难找到着力点。

●如果华盛顿想避免这种局面,手边就有两个选择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华盛顿想避免这种局面,手边就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就是:既然“受辱的自己”如此这般地“沤心沥血”也不能“感动”台下的“阿拉伯观众”以及“以色列社会”,也不能令“巴以和谈”在“以色列最终同意暂停定居点计划”的基础上得以恢复、甚至达成阶段性成果,那么,就不妨改变“戏路”,强压以色列做出“较停建定居点更大的实质性让步”。

前面说了,这原本就是与以色列玩双簧的奥巴马政府之“另外打算”。

●美国也可能改变“戏路”,选择在“巴以问题”之“外”、直接向欧盟进行战略妥协

第二个选择就是:由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也有份“另外打算”,因此,如果不能强压以色列做出“较停建定居点更大的实质性让步”,或者,华盛顿觉得强压会造成“有另外打算的以色列”将“美以关系”拿去“典当”以“另谋出路(向中欧俄将获得更大话语权的、有中东国家参与的‘中东多边安全框架’寻求安全保护)”的严重后果为美国所不能承受,也可能改变“戏路”,选择在“巴以问题”之“外”、直接向欧盟进行战略妥协。

●不论是欧盟最想得到的、还是欧盟最想削除的、都能在“高盛”这两个字上找到切入点

显然,就目前而言,欧盟最想得到的就是金融话语权、最想消除的就是希腊危机。

绝非巧合的是,不论是欧盟最想得到的、还是欧盟最想削除的、都能在“高盛”这两个字上找到切入点。

毫无疑问,美国总统当然是美国统治阶层的“利益代表”。然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当今真正统治美国的是华尔街,而高盛又的确是华尔街的典型代表。

●奥巴马此番被迫拿高盛说事儿的实质是

因此,在我们看来,奥巴马政府此次拿高盛说事儿,起码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在核峰会上一无所获之后(注:以色列总理甚至不敢与会核峰会、担心遭到‘非美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群殴’),美国政府不得不拿高盛公司说事儿,说明奥巴马遇到了“不拿高盛说事就过不去”的“大麻烦”。

而奥巴马此番被迫拿高盛说事儿的实质是:被迫拿出“足够诚意”去与欧盟“讨价还价”、去与“北方阵营”、甚至“南方阵营”的主要国家“讨论”国际金融监管权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一点,即:华盛顿这次拿“高盛”而不是拿“别的什么公司”说事儿,就是在强调“有足够的诚意”。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强调”已经有了“被迫强调”的性质。

●极其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只拿高盛说事儿”,又说明在国际金融监管权“让渡问题”的“相关讨论”上,它只是半心半意。

在我们看来,奥巴马在核峰会失败之后“才”拿高盛说事儿,且“仅”拿高盛说事儿,只不过“美国南亚战略”摆出了一副“有足够的诚意对欧进一步妥协”的姿势。对“欧盟的南亚政策”而言,这当然算得上是根胡萝卜,站在“美国南亚战略”的角度上,如此行事着眼于“利、诱”

然而,美国向欧盟伸出这颗胡萝卜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请大家注意,就在美国拿高盛说事儿的同时,刚刚因欧盟达成救援协议而喘了一口气的希腊危机又“准时地”紧张起来:一边是希腊工会又要组织民众上街游行,另一边则是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惠誉国际再次调降了希腊的信用等级。

毫无疑问,这可是一只实实在在的大棒子!站在“美国南亚战略”的角度上,如此行事则着眼于“威、逼”

因此,综合起来看,奥巴马在核峰会失败之后“才”拿高盛说事儿,且“仅”拿高盛说事儿,只不过“美国南亚战略”以“准备对欧进一步妥协”为手段,继续“威、逼、利、诱”欧盟与美国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的“最新策略”而已。

显然,这种“最新策略”有着极其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特征!

●“真正控制着华尔街的”还另有其人

第三,前面说了,当今真正统治美国的是华尔街,而高盛又的确是华尔街的典型代表。但是,东方评论员还想强调的是,高盛虽然是华尔街的典型代表,但“真正控制着华尔街的”还另有其人,那就是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持续担当美国央行的角色时间长达150年的摩根财团。

●之前的一组观点与一组判断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就曾经给出一组观点,即:

由于奥巴马在核峰会上几无所获,因此,”美国南亚战略“想通过这个侧面(以核威慑屈服伊朗国家意志,解构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打破“连环劫(相关内容见之前讨论纪要)”的企图在一开始就受到狙击,如此一来,忠实地执行着美国即定全球战略“、特别是“小布什南亚战略”的奥巴马政府,大体上有三个选择:

其一,是下决心“整治”华尔街,下决心“让渡”部分国际金融话语权,以换取“中欧”对“美国解决金融危机一蓝子方案”的有效配合,防止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其二,继续对“欧盟南亚政策”进行“威、逼、利、诱”,如果欧盟继续不配合美国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就下决心经济、或者金融攻击欧盟,即便中国(人民币)将因此而“渔翁得利”!

其三,继续对“中国的全球战略”进行“威、逼、利、诱”,如果中国继续不放弃“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策略,就下决心“独自”经济、或者金融攻击中国,即便欧盟(欧元)将因此而“渔翁得利”!另外,针对上述三个选择,我们也一并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即:

就目前而言,我们认为:

首先,美国选择其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意味着“美元本位制”自动交权,因此,即便是奥巴马政府做出了“这种姿态”,也是“战略欺骗”的可能性较大,为的是尽可能地“投放变量”,尽可能地“收集参数”。

其次,我们判断,华盛顿下一步动作,仍然凭借其“美元本位制”的金融霸权、“石油美元结算制”的优势,在第二与第三之间频繁进行战略测试,为“最终选择攻击方向”尽可能地收集参数。

●拿高盛说事儿,只不过“美国南亚战略”的一种“战略欺骗”而已

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结合上面的“这组观点”、以及我们的判断,再加上“美以双簧”的不如意,我们不难看出这样几点:

首先,奥巴马在核峰会失败之后“才”拿高盛说事儿,且“仅”拿高盛说事儿,只不过“美国南亚战略”的一种“战略欺骗”而已----以“准备对欧进一步妥协”为手段,继续“威、逼、利、诱”欧盟与美国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的“战略欺骗”而已。

●美国在第二与第三之间频繁进行战略测试,为“最终选择攻击方向”尽可能地收集参数

其次,在给希腊危机使坏的问题上,美国人的大体做法是:先通过美国评级公司连续调降希腊主权债务等级,从大幅拉高希腊政府筹资成本,逼迫希腊在债务的挤压下,被迫正式向欧盟及IMF提出援助请求,与此同时,美国评级公司穆迪、惠誉国际也再次“及时”调降希腊主权债务信用等级。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记连环拳。

不仅如此,尽管美国始终不敢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最新消息是,美国周四宣布再次推迟发布汇率操纵国名单),但是,核峰会之后,诸如“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这类的小动作可谓是接二连三。

显然,这些是符合我们的判断的,即:在拿高盛说事儿、进行战略欺骗的基础上,华盛顿正凭借其“美元本位制”的金融霸权(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美国评级公司为美国政策提供的贴身服务)、“石油美元结算制”的的优势,在第二与第三之间频繁进行战略测试,为“最终选择攻击方向”尽可能地收集参数、创造条件。 
就是喜欢你的帖子,没办法!顶!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