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漫谈民国政治史(转载) 精华 推荐

二、民国历史中的配角     民国是中国激烈转型和变革的时期,这段历史与中国之前历史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国外势力左右着中国的局势。     在民国舞台上,主要的国外势力是日本,美国以及苏联。虽然最早打开中国国门的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诸强,但是经历了一战风波后,诸强损失惨重,在中国的 ..
三、民国历史上的重大戏剧冲突
  
   介绍了主角和配角,也该讲讲戏本身了。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次决定性的戏剧冲突,最终塑造了民国局势的主要是四次战争,一是辛亥革命,二是北伐战争,三是抗日战争,四是国共内战。
  
  
   辛亥革命篇
  
   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大概无需我赘述了,最起码,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民国这个名词了,但是辛亥革命除了创造出民国这样一个名词,还做了什么呢?基本上,中国没有皇帝了,这个很了不得,因为中国有皇帝的历史已经有了几千年了,具体是几千我不清楚,也不想考证,反正很长就对了。那么皇帝这个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最大的意味就是稳定的家族世袭统治,请注意着眼点,是“稳定”,蒋介石也搞世袭了,把位子给了儿子,张作霖也把位子给儿子了,但是,最终这样的世袭没有能维持三代,最高统治者的家族性受到限制,这在中国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
  
   但是过分夸大帝制消亡的作用也是不客观的,因为皇帝是没有了,但是贵族集团的世袭统治依然存在,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也依然是这个统治思路。虽然每年也搞科举取士,但是终究元帅的儿子依然是元帅,这样的大形势是不会变的,东方社会嘛,就是这个样子的。你看看日本,他们也是这个德行,现任首相福田康夫的老子是前首相福田赳夫,前任首相安倍晋三的老子是前自民党重要派系岸派的老大安倍晋太郎,外公是前首相岸信介,外叔公是前首相佐藤荣作。政治上的贵族世袭统治在东方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长达几千年的现象,一时半会当然也改不了,所以还是慢慢来吧,可以安慰的是,我们的胡哥至少还是庶族的嘛——尽管我们的下一任老大是贵族的。
  
   好了,扯得有点远了,我的意思是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是很伟大,但是类帝制依然存在,所以对其评价太高太低都不合适,中性一点吧。
  
   但是,似乎辛亥革命除了开启一个新时代之外,其他都没有变,各国在中国的权益依然得到承认,满清时代的爷爷依然还是爷爷,孙子依然还是孙子,整个社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所谓的民主政治的尝试也很快遭到强权力量的弹压。所以说,历史书对辛亥革命有个评价还是贴切的,就是不彻底。至于说为啥不彻底,这是我们以后要讨论的。
  
   从辛亥革命中得到利益最大的不是革命党,而是袁大头,老袁本来被贬回家钓鱼去了,结果革命党一闹唤老袁又被载沣三请五请的请回来了——老袁现在牛了,跟诸葛亮一样摆架子。好容易袁世凯回来了,载沣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因为老袁压根就没想做清朝的忠臣——这老小子可不是曾国藩,最后一合计,清皇帝退位,老袁当民国大总统。
  
   老袁当上民国大总统就标志着北洋系开始掌握中国的局势,就算老袁死了,他的一帮手下也是牢牢的控制着中枢,不容革命党——现在已经变成国民党了——插手。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