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一场气候政治博弈 别迷恋哥本哈根 精华

一场气候政治博弈 别迷恋哥本哈根 精华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这可算是进入21世纪乃至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以来,最吸引眼球的全球多边会议之一。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泱泱大国到弹丸小国,几乎所有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在显要位置聚焦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这次会议尽管长达2周,但议题就是两个:大致确定全球各个国家的减排额,发达国家为此该拿出多少钱并如何管理、分配和使用这笔钱。
  
    会议议程看似密密麻麻,其实也很简洁明了:贯穿始终的主要会议就两个,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国大会和第五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两个会议的参加成员既有交叉又有不同,如美国特使要参加前一个会议,却因为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而不必参加后一个会议。会议前半段即12月 7至9日,已两个会议的全体会议为主,中期即12月10日至15日以非正式团体会议为主,后期即从12月16日至宣布闭幕的18日则以全体会议和联合高级别会议亦即领导人会议为主。此外,其间还穿插若干场为达成协议服务的附属机构会议、特设工作组会议等。
  
    融合了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哥本哈根,用来做国际政治诸多势力竞相展示完美姿态的“舞场”、尽情表演诸多戏码的“剧场”,的确再合适不过。不过,在华服美食、觥筹交错的台面背后,哥本哈根这次更是一个地道的国际政治“战场”。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