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今注】
珍:君子将德比喻为玉,故称珍。聘:郑玄注:“大问曰聘”。
【今译】
哀公命人替孔子铺上坐席,孔子侍坐,说:“儒者有像席上的国宝以等待聘召;早晚加强学习,以等待垂问;心怀忠信,以等待推举;身体力行,以等待取用。儒者修身自立有如上所说。”
【今释】
待问、待举、待取,明无求于世人也。强学、忠信、力行,修身以待。孟子曰:“寿夭不贰,修身以俟。” 俟即待,人终有一死,惟修身以俟,才能识得生命之意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生命之意义在于闻道。闻道之方在于学,学而后知忠信,能力行。其学乃大人之学,大人者,体证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者也,与天地合德。《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心为德,所行为道,儒者乃闻道之人,本已俱足自立。然悟道、证道、弘道,是人之本分也。陆九渊曰:“宇宙内事,即吾性分内事”。朱子曰:“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亦无一事非吾之所当为。”天下若有一人未能闻道,有一物不得其所,儒者不能得其安,其修身还不能算是圆成。儒者之志有如此气象,故有席上之珍以待问聘。待问、待举、待取乃闻道后之事,是明明德之举动,与今人之“学以致用”有天壤之别。今人之学无悟道证道修身之学,徒以博闻强记为高,以机巧聪明为能,非道之所载也。其用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气取悦于世,谋取个人之福利。智者过之,愚者不及,故有弱势群体之不安,天下滔滔矣。儒者自立待用,今人外扶求用。须知,外面的世界正需要人来扶持,才不至倾倒。外扶求用,徒有聪明才智,无法自立于天地之间,空悲切。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无道无理无学,或学而非学之故也。《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