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不销魂 人比黄花瘦
那个时候,不时兴自由恋爱。就连苏东坡这样自由放达的人,他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李清照一个女流之辈,更没有可能外出认识男子,然后恋爱、结婚了。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婚了。两家算得上门当户对。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当时是吏部侍郎,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之类。吏部可比礼部有油水,赵挺之后来还当到宰相的高位。赵明诚虽然是“高干子弟”,但不是个张扬的人,而且有个高雅的爱好:文物收藏,酷爱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李清照本不是爱财之人,婚后的她陪丈夫一起写词,看书,研究金石书画,夫唱妇随。日子过得相当如意。
赵明诚根本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靠着家族的关系,当上小官。他的兴趣原来就不在科举上,估计参加他也考不上,因为他好像只爱他的金石考古,后来果然成了这方面的名家。他从此可以领着国家的工资来搞自己的学问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羡慕宋朝,那是历史的“高薪养学”时期,那个时代的不但地位高,官员尤其是文官的工资也高,安心做学问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具备。赵明诚后来就成为了和当时的文坛盟主、著名的学者欧阳修齐名的金石考古专家。
赵明诚后来到外地做官,李清照在家闲来无事,就填词。重阳到了,她寂寞了,想远方的丈夫,就填了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把寂寞和惆怅,写下来,然后,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
这首《醉花阴》,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满天的薄雾和浓云,看不到阳光,这样阴沉的天气就像我的心情一样,一天到晚愁绪相伴。龙脑香在金色的兽形香炉里寂寞地燃烧着。又是佳节又逢重阳,人家都是夫妻二人登高,我却一个人在家里相思。一个人枕着冰冷的玉枕、在纱帐里睡觉,半夜时那股凉气穿透我的身心。
我独自到东篱下喝酒赏菊解愁,一直喝到日暮黄昏后,闻闻身上,衣袖里充满了菊花的香气。别说这忧愁和思念不不销魂,当秋日的西风乍起、吹动帘幕时,想你的人儿可是比那黄色的菊花还要憔悴。
李清照的词里面喜欢用“东篱”,来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她很羡慕陶渊明,很想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所以她给自己取名叫易安居士。
这首词写得真是太好了。据《嫏环记》载,赵明诚看到后,暗暗叫好。但他不想在词上输给妻子,于是,就闭门谢客,构思好几天,终于写出五十阙词。然后,连同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起,拿给好朋友看,让朋友评评哪句词写得最好。当然,朋友不知道里面有他老婆的词。朋友看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朋友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夫妻俩打情骂俏,互相不服输,又有共同的爱好,而且那个时代女人又不用找工作、上班,做官的也不用担心被杀头,大不了被贬。所以说,李清照婚后的生活甜蜜而幸福。遗憾的,暂时两地分居,徒添相思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