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认识中医zt

因此《内经》可以看作是西汉医家在古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相关的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基础上,对先秦及汉初的医学知识的总结。在其中可能会有全篇照抄的现象,所以有些篇幅中的文字、音韵、方言上接近于战国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认为《汉书 艺文志》中记载《内经》有十八卷,当时的卷就是篇,果真如此的话,现行的本子中最多也就有九分之一的内容是出自于原著的。这样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一部书中会有诸多矛盾之处了。因为缺少证据,可能谁都无法说清《内经》真正的成书年代;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哪些内容是出自于原著了。
  以上均为个人浅见,但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对《黄帝内经》内容的理解、认识和学习,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前后矛盾的、和现代医学成果不符的内容。
  讲到这里,有的朋友是不是会说“你们中医总是在讨论两千多年的东西”,客气的会说“这样可能会妨碍中医的发展。”不客气的则会说“中医就是这个样子,只能靠两千多年前的东西混饭吃”。其实这些话是有些道理的,我们现代的中医学习《内经》究竟是学习她的什么呢?治疗手段?就那十几个原始的方子?不要说是现代,即使在五百甚至一千年前的中医就已经不再使用了!诊察手段?在《内经》中提到的诸多古老的脉法,在《难经》出版时就已经被淘汰了!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内经》中的这些知识如果在两千多年前还算得上是领先的话,那么在如今和现代的解剖生理病理成果比起来就是天壤之别了!
  那么笔者还要费这么多笔墨讲《内经》做什么呢?这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吗?其实中医和西医真正的区别恰恰就是来自这部《内经》,书里讲到的中医理论才是指导中医不断发展的基础,才是我们现代中医学习的方向。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