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烽烟散尽,中国远征军抗日英雄热血犹存


查看原图

“我把鬼子从飞机上轰下来” 据杨老口述,穿过野人山后,他们就参与了攻打密支那战役。“攻打密支那的时候,我们与日本鬼子玩命地炮战。在一次炮战中,连长不幸被炸得尸骨全无,我被气浪掀到一个弹坑里,被尘土埋了很久才醒过来,发现大衣破了好几个洞。”杨老拿出追随自己多年的军袄,只见发黄的军袄套在杨老消瘦的身上,很明显衣服已经不再合身,军袄上也留着很多“伤疤”,足以证明当时的情形是多么令人惊心。 攻打密支那时,炮兵连与驻守该地的敌军足足对决了40多天。“有一次,我打中了一架鬼子的飞机,看到飞行员跳伞自救,他驾驶的飞机顷刻坠毁。正当步兵兄弟要冲上去捉鬼子时,另外一架飞机就飞过来,飞得很低很低,然后扔下绳子把飞行员吊了起来,救了回去……”杨老回忆起这次战役时,连连感叹,当时未能把敌军俘获至今仍让他遗憾不已。可是不一会,杨老眼中却流露出了钦佩之情。为什么会这样复杂奇怪呢?杨运星这样告诉记者,密支那战役中,日本人很顽强,3000多个鬼子没有一个投降。记得当时攻打一个据点时,里面的暗堡都已被摧毁,步兵兄弟以为敌人全被消灭了,但当他们冲上去时,又射出了很强的火力,我军死伤很大。营长发现后,命令炮兵连狠狠地轰炮。当我们再一次猛烈轰炸后,步兵一个箭步冲上去时,发现炸死的大都是女的。“连女人都不肯投降!”杨老表示,战争归战争,但是日本人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据史料,密支那战役没活捉一个日本人。从5月17日奇袭密支那开始,到8月5日完全攻克,激战整整80天。中国军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驻印军6千多人牺牲,歼灭日军2千多人。这是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缅北反攻第一期作战终于落下帷幕。中国驻印军一共歼灭日军二万五千八百余人,自身伤亡一万七千余人。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 “在印度、缅甸,我和我的战友从攻打密支那、进八莫、孟拱,一直到曼德勒,参加了大大小小的10多次战役,立了不少战功。”杨老还沉浸在战争年代的回忆中。 烽火连三月,壮士十年归 1945年6、7月,印缅反击战基本结束。杨老所在的部队在曼德勒休整,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班师回到广州。10月份,他们随军队到香港九龙接受日军的投降,杨老忆起风光时刻,脸上立马放光“我们炮兵一字排开,好威风!”受降的第二个月,远征军从香港坐军舰北上秦皇岛开始了内战,此后在东北土地上与林彪部队作战。“四平一战,打得惨啊!中国人打中国人有什么好打的?”杨老自打问号,觉得是不可理解。在长春,他们随陈明仁将军起义,归顺了聂荣臻、薄一波的部队。 1950年,他们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赶赴朝鲜战场,马上投入抗美援朝战争。“太过瘾了!在朝鲜战场上,远征军的精神又一次得到发扬,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老师’——当年教他们大炮的美国佬。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学生会打老师。”讲到此时,杨老禁不住又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在抗美援朝中,战争时时有,危险时时在,战地人员一刻都不能放松。“一旦敌人停止射击、换弹壳时,我们就要在6秒以内跳出弹坑往前冲,有的新战士反应不过来,经常一抬头就中弹了。因为我是老兵,反应还算快,往往一冲出走几步卧倒,子弹就射来了。” 说起当年的惊险时刻,杨老有些激动。“一天下午,我们一个营在朝鲜的一个小山村行军,突然来了2架美机,大家正忙着找地方隐藏。但是有个新兵见有架飞机飞得很低,想都没想,拿出枪就朝飞机‘啪’地打了一枪,没中。”杨老告诉我们,因为自己是老兵,深谙那2架是侦察机,暴露目标后马上就会有“磨豆腐的轰炸”。于是,为了防止更多战友伤亡,他马上把伤员抬到了防空洞。刚一进去,大批飞机就进行了轮番轰炸,但是还是有很多战士来不及躲避。“单单这一枪就让我们战友死伤了100多人。”说到这,杨老心情十分沉重。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战场上,披了10年的战衣,辛酸苦楚只有亲历战场的战友们才最清楚。1953年,杨老申请复员,分得一份土地,离开了满是硝烟炮火的战场,回到了久违而又亲切的故乡——百侯帽山村。杨老回乡当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 热心帮助抗日英雄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失去了劳动力,杨老生活逐渐贫困,他儿子想求助当地民政部门。由于当时政策不明朗,民政部门也不敢答应。时任大埔县委常委的丘利清曾在帽山村搞过路教,因此知道杨运星的一些情况。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很重视,认为杨老对革命有功,不该按国民党兵处理,应按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来对待。最后决定每月发给杨老生活补助12元,去年开始提到300多元。 2005年,年迈的杨老不小心被狗咬伤了,因生活贫困,他的几个子女都没钱替杨老医治。8月的一天,在深圳做生意的大埔老乡杨志伟得知消息后,借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一契机,向时任市长助理、大埔县委书记张远方(现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写了一封恳切的信,请求政府为杨老提供帮助。信发出一个星期后,家乡就传来好消息:大埔县委书记派了民政部门和下乡工作组,专门上门看望了杨老,并送上了慰问金。 去年,随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凤凰台开始对抗日远征军进行了宣传,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完完全全展现在世人眼前。凤凰网还在网上寻找远征军老兵,杨志伟看到后报了料,引起了民间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互助抗日老兵论坛”的网友们和其他民间组织纷纷以各种方式慰问杨老。其中贵州省红十字协会还寄来了“中国抗日英雄纪念章”,深圳的志愿者名人 “胖哥”李明辉带队上门看望并送来“抗日英雄,民族脊梁”的镀金匾牌;前段时间天冷时,北京和深圳的团体还寄来棉衣、棉裤、袜等。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