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揭秘:侨户诸葛亮如何通过婚姻走向发迹之路

  裴松之注解道:吴书曰: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风俗通曰: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此与吴书所说不同。诸葛瑾的正传记载诸葛亮兄弟三人的经历大同小异。诸葛瑾很早就搭上孙权姐夫弘咨的关系去江东做官了。传记中还透露了两条信息。一条是诸葛亮祖先姓葛,因为经常住在琅琊(今山东)诸县,所以复姓诸葛。诸葛家的具体籍贯是山东琅琊阳都县。诸葛圭在诸葛瑾生母逝世后,曾经续弦。同时这段注解似乎透露出日后各事其主的兄弟两并未生活在一起的暗号,感情疏松。
  可爱的裴松之似乎觉得诸葛丰作为诸葛亮的远祖还不够格,搬出了秦末的将军葛婴,还说西汉文帝追封其子孙为诸侯——诸县侯。但他自己也觉得这一说法不太可信。
  不管怎么说吧,诸葛亮早年生活是曲折了点,但他的世族子弟身份是确定的。
  读者会问了:世家子弟多了去了。何况诸葛亮还是因战乱从北方流落荆州的外来户,他有什么刘备特别需要的价值?17岁的诸葛亮可不是普通的外来世族。在后来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公元198~207年),他深深地融入了荆州统治阶层之中,成为人际网络重要的一个节点。
  世族门阀政治开始于汉朝,盛行于三国,鼎盛于东晋,衰落于唐宋。东汉时期世代为官的世家和乡里大族掌握政权和选举权。如汝南袁家、弘农杨氏等,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以儒教文艺相标榜,抨击时政、品评人物,形成了强大的社会阶层。非世族子弟的曹操年轻的时候就死皮赖脸地往这个圈子里蹭,被人骂了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反而兴奋地蹦蹦跳跳,名声大振。
  东汉末年,荆州襄阳一带是世族大家集中的地方。统治荆州的是大军阀刘表。刘表(公元142~208年)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世家子弟出身,从小就在圈子内被吹捧为“八友”之一。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出任荆州刺史,治都襄阳。刘表成功地取得了本地地主力量的支持,统治荆州长达十八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表病死。曹军到襄阳,刘表子刘琮举州降。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