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最新红楼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

坐下重读红楼梦
(编序)
  一、红楼梦是一部谜书
才女张爱玲说过,人们之所以没看懂《红楼梦》,是因为都在站着读……  
《红楼梦》是一本旷世谜书,这一点毋庸质疑。并且作者寄望于读者从字里行间找寻答案。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聊聊几语便已露端倪,更用人物姓名谐音,向读者反复交待所讲的故事须把真事隐去。亦在情节展开时,诗文谜语中,苦心孤诣地屡屡暗示书中隐藏着秘密。看《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段: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
  据红学家周绍良考证,唐朝并无“韩翊”其人,只有“韩翃”。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大历十才子”。韩翃有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清初曾有小说、戏曲同名作品《章台柳》,情节取自唐代传奇,主人公便是韩翃。而《红楼梦》这段文字提到的典故,出自唐代钱珝《未展芭蕉》诗: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绿蜡春犹卷”,正是从钱珝此诗首句化来。看来宝钗提到的唐诗,作者不是“韩翊”或“韩翃”,而是“钱珝”。是宝钗失误,是作者笔误还是另有隐衷呢?  
从上下文看,宝玉前句已写“绿玉春犹卷”,分明是谙熟此典的,那又如何汗出而忘记了呢?可笑的是,宝钗更嘲笑宝玉“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  
好,相信读者即可从此处体悟出作者的用意。并非是忘记了“赵钱孙李”的“钱”姓,而是故意错,错得这么明白,故意拿清初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部文艺作品《章台柳》主人公韩翃来代替真实作者钱珝。这个明知故犯很蹊跷,很值得揣磨,哦,对了,原来作者是想让读者来探究“一缄书札藏何事”的!  
作者开篇便明言将“真事隐”于书中,纯粹把《红楼梦》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固然无妨,然而发出呼吁要把《红楼梦》纯粹当成文学作品的那些人,就有些罪不可恕了,自己省事掩耳盗铃一样糊涂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充当红学研究的阻碍势力呢?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