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与“死神”擦肩而过:空警200试飞时曾多次遇险

为国庆阅兵提供安全保证

试飞员们在进行地面最小操纵速度试飞时发现,用25度襟翼构型进行起飞时飞机舵面纠偏能力不足。国庆60周年阅兵部队当时演练的就是用25度襟翼进行起飞。虽然部队在平时演练时没有关闭4发,而且发动机也不一定停车,但一旦停车,后果将非常严重。如果是国庆阅兵的当时出了问题,后果就更不堪设想。

针对这种情况,试飞院建议使用15度襟翼构型进行起飞,因为在这种构型下,飞机的离陆速度相对较大,飞机可以具有较大的舵面纠偏能力,使试飞员可以在一台发动机停车,飞机产生一定偏转力矩的情况下保持住姿态。同时,由于飞机速度较大,使飞行阻力减小,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飞机具有复飞能力。此外,飞机如果以后在高原、高温等情况下飞行,使用25度襟翼起飞,由于空气稀薄,进一步降低了舵面效应,加之飞机速度不够,会对飞机的操纵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如果出现意外,事故在所难免。

对于一个从事试飞工作的人而言,如果他明知飞机有问题还无动于衷,那他就决不是一名真正的试飞人。在这个问题上,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的态度非常明确,要以对国家负责、对部队负责的态度,坚决呼吁空警200起飞采用15度襟翼构型,尤其是针对即将到来的国庆阅兵,哪怕是存在万分之一的隐患,也要坚决排除,否则,每一个参试人员都会睡不踏实。

试飞系统与飞机设计系统反复进行了沟通和分析论证,并专门召开了技术评审会。试飞系统提出,15度起飞构型是非常重要的构型,也是一种“安全”构型,空警200飞机必须使用15度襟翼构型起飞。会上,各方专家认可了试飞系统提出的建议。阅兵部队也最终采用15度襟翼的起飞构型,试飞人的心终于放下了。

试飞不只在一个战场打响

为完成试飞任务,试飞院专门成立了试飞技术、测试改装、数据处理、机务保障等13个专业组,各个专业组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构成了自上而下严密的组织体系。

在空警200风险科目试飞中,试飞工程师们是一支特别过硬的队伍,他们不但要全面了解试飞任务,也要熟悉的飞机的基本性能,要用数据和科学分析支撑试飞工作,预判试飞进程。每天早上,试飞工程师们都会迎着晨曦进场,参加任务下达,提出试飞要点。飞行后的讲评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每次试飞后,他们要定量、定性地对科目进行分析,对试飞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地解释和说明。飞行后,他们还要对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处理,为第二天的飞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试飞中,试飞工程师也要承担着极大的压力,飞机一上天,他们就要“盯”在地面监控室,如果飞机有什么问题或是越过了包线,他们都要及时提醒。每天,飞机上天,他们的心就也跟着悬了起来,直到飞机落地,他们的心才能“落地”。进行空警200的风险试飞,科研人员处理的数据,每天打印出来的数据纸有10多厘米厚,对试飞真正有用的可能就是其中的两三张,但他们必须耐得住寂寞与枯燥,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放过任何疑点,为试飞提供最可靠的技术保障。

在空警200风险科目试飞中,还有两支非常重要、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们是试飞院测试改装队伍和机务保障队伍。作为一架特种飞机,空警200飞机的测试改装量是非常大的,用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形容也不为过。

在完成试飞任务中,飞机的速度是一个直接关系任务成败和飞行安全的重要参数。为精确测量空速,试飞院的测试改装人员在飞机机头前加装了一根长达7米的前支杆,用于加装传感器和其它系统。这是个难度很大的工程,改装工作要充分考虑部件不受飞机本身产生的气流干扰,同时,前支杆的强度、刚度以及前支杆本身振动问题都使改装工作非常困难。试飞院相关单位集中力量和智慧,在短时间里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确保了任务节点。此外,为更全面地掌握飞机状态,测试改装人员还在飞机起落架上加装了专用的摄像头。为有效测量飞机轨迹,测试人员还使用了地面光电经纬仪等专用设备,并采用空中伴飞等方式,加大信息采集力量,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在整个试飞任务中,机务人员每天都要为飞机进行维护检查,试飞中如果出现问题,他们必须及时进行排故,经常是连夜工作。无论是冬、夏,空警200一上天经常是四五个小时,机务人员就一直坚守在外场,他们的事业和理想,与空警200一起飞翔。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