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法媒:伊朗内贾德的海啸要来 中国将独立行事!

所以各相关国家的政府、智囊和媒体均纷纷开始分析和预测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政策走向,相关国家可能还试图在私下里与中方做交易,换取中国对制裁的支持。但结论大多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为此,笔者也想就此问题说几句话,就算凑个热闹吧。

人们会问,过去几年中,前三次联合国制裁伊朗的决议,中国都投了赞成票,但中国这次为何会在投票问题上陷入困境呢?这是因为以前总认为伊朗在技术上离核武器还很远,所以前几次对伊朗的制裁都只是象征性的。伊朗政府前些年在铀浓缩问题上或晴或阴、或配合或拒绝的合作态度和外交技巧也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制裁。可这次不同了。

伊朗不仅在技术上和生产能力上均已成功搞出了20%浓度的浓缩铀,离造出核武器只差一步,而且此时在态度上也出现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得强硬而僵化,几无灵活性可言,甚至摆出一副不搞出核武绝不罢休的架势,让周边国家无不心惊胆战。

伊朗这个国家与周边国家不同,属波斯民族,政教合一,信奉伊斯兰教中的少数派--什叶派,与中东地区的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多数派--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一直是呈对立状态的。当年死伤上百万人的两伊战争就是在这么一个宗教派别背景下打起来的。再加上这个地区还有一个从不安分的以色列,一直与伊朗互视对方为主要敌人。

可见,倘在中东这个原本就不安宁的地区再产生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又与区内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存有深厚的教派和历史纠葛,这对该地区以至于整个世界无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是其一。

其二,与前些年不同,时下中国在伊朗不仅有了很多很密切的贸易关系

如从伊朗日均进口40万桶石油及在伊朗承接众多的工程项目,200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而且还开始有了非常巨大的投资利益。以前投资的项目不算,仅去年揽到手的项目就足够让中国动心不已了。

比如,2009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获得伊朗陆上最大油田--南阿扎德甘油田的开采权(北阿扎德甘油田开采权给俄罗斯了),中方负担油田开发所需的90%费用,但可获得该油田70%的权益。

伊朗南阿扎德甘油田可不是一般的油田,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陆上油田,也是近30年来世界已探明的最大油田,原油总储量约为420亿桶。 拥有这个油田70%的权益就意味着近300亿桶,也即40多亿吨石油。按目前标准足够中国进口二十多年的了!当然,这个项目之所以让中石油签下备忘录不排除伊朗抱有拉拢中国,试图让中国阻止制裁发生的的意图,因为5年前这个项目是给日本的,后来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而几乎完全放弃掉了。

去年中国从伊朗得到的好处并非仅仅是这一个油田的权益,还有一个大气田。在签下这个大单前两个月,中石油还接管了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在伊朗南帕斯气田的股权。这个气田也不简单,也是当前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气田啊!

两个世界第一的能源大项目竟然都放到了中国的嘴边。好不容易才到手这么多虽然还摸不着但却已看得见的利益,如果因制裁伊朗而丢掉上述任何一个项目,仅从经济利益上看,也的确会让中国心疼好一阵子的了。但是,这两个被伊朗在这个节骨眼上抛到中国手里的金疙瘩未尝不是两个烫红薯。舍不得丢掉或许会烫坏自己手的。

2009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4%。这个比例换算成进口量的数字约为日均40万桶,近6万吨。中伊在阿扎德甘这个油田合作一经成功,每年即可多从伊朗进口20多万桶,若干年后进口量甚至可以翻番。为此,要越来越依赖巨量进口石油的中国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与其它没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国家采取一致立场,不考虑中国的上述因素那肯定是绝对不行的。

美国曾派高官访问沙特,试图说服沙特将其每天输华100万桶石油的合约增加到130万桶。可惜沙特可能出于对伊朗的忌讳,婉言谢绝了这笔交易。但我想,制裁后中国如想从沙特增加进口石油量,估计没有问题,沙特也会同意的。而且,沙特石油质量较好,低硫,不像伊朗石油含硫量很高(而我国适合精炼腐蚀性很大的高硫原油的炼油厂本来就不太多,伊朗进口的高硫石油大多是在运输途中到新加坡等地精炼加工,然后再将成品油和副产品分别运回国内的),对中国无疑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但是,让一个国家放弃已经到嘴的肥肉而叫它去掂量未来确定性较差的收益总是不能让人放心的吧。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