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南极内陆生存体验:纯净世界的隐形杀手

危险二:杀人风
“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但南极的风能杀人。”这句话初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亲身领教过南极暴风威力的考察队员对此却有着切身感受。
南极被称为“暴风雪的故乡”,风暴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频繁,也更猛烈,且瞬息万变。这里平均每年有300天会刮8级以上的大风,年平均风速达19.4米每秒。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每秒82米,法国的南极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每秒100米的强风,相当于12级台风风力的3倍。
此次中国南极考察队进入格罗夫山地区后,便屡遭暴风侵袭,特别是考察队2010年1月1日将营地移至格罗夫山地区核心区——哈丁山附近后,狂风更是昼夜相随。在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里,考察队宿营地附近风力均超过6级,其中多日风力达8级以上,最大一次风力达11级。暴风裹挟的巨量积雪常堆积起近半人高的雪垅,将考察队使用的雪地车及住舱等围困其中。
研究表明,南极风暴之所以这样强大,是因为南极大陆冰盖中心高原与四周沿岸地区之间是一个陡坡地形,内陆高原的空气遇冷收缩而“变重”,从冰盖高原沿冰面陡坡向四周急剧下滑,到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在海拔1800米至3000米的南极内陆高原,这种下降风尤为剧烈而频繁,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格罗夫山地区恰恰就位于下降风盛行的这一区间之内。
狂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温度骤降。医学研究表明,在大风中站立10分钟,人的四肢便会失去知觉,15分钟后皮肤开始冻伤,不足20分钟便会因全身冻僵而死亡。因此,暴风来临时,考察队会调整野外作业时间,确保考察队员的生命安全。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