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战场”上的角逐,无疑错综复杂甚至扑朔迷离。最重要的对抗焦点,自然穷国和富国之间围绕减排额和减排资金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直接面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岛国联盟、非洲国家,还是基础四国、77国集团,立场是大体一致的,即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不仅要对减排额做出数量足够、切实可行的承诺,更理当为其工业化时期污染全球的历史向穷国作出补偿,包括资金和技术。中印一直坚持各国在减排义务上的“共同而有区别责任原则”,即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美欧等国则要求中印等排放数额扶摇直上的新兴经济体承担更大减排责任,否则自己不会承诺更多,也不太愿意向这些新兴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尽管联合国方面千方百计说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未来3年每年提供100亿美元的资金,但穷国对此嗤之以鼻,揶揄说“这钱还不够买棺材板”,更遑论美国等的承诺还需艰难游说国会批准,能否兑现尚在未知之数。连《纽约时报》社论都坦言,哥本哈根充其量只能达成一个过渡性`交易,可奥巴马连做到这个交易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