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认识中医zt

在中医方面虽然在明清两代也有众多医家如李时珍、王清任等提出脑主思维意识活动这一正确的论点,但现代心主思维意识活动还是中医教科书上的内容。据称这些观点都是来自于《内经》,出于对先贤的“尊重”,中基才会坚持心主思维意识活动这一观点。但在现代,思维意识活动是脑的功能而非心这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但无论是 ..
而《素问 脉要精微论》中记载“头者,精明之府也。”一些医家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或精华)皆上会于头面部,其中尤以人的眼睛,其外观的神态及光华,最能反映脏腑的机能状况,故名”。这样的解释,使得脑和思维活动就拉不上关系了,从而更加巩固了心主思维的地位。但是这种解释实在牵强,人们经常把意识思维活动说成精神活动,一个神,一个精,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究竟哪一个指的是思维意识(精神)活动呢?
  我们就来看看神和精究竟有什么区别,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对精的解释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构成人体的部分叫“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为“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这两种说法也是来自于《内经》,但同样,在《内经》中也有许多地方提到的“精”不能用这两种解释说清楚。那么“神”除了广义的神和狭义的神外是否还会有第三种解释、第四种解释呢?“精”除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外是否也有第三种解释、第四种解释呢?我们还是先查查字典吧!
  在现代汉语字典里对精和神有许多种解释,这些解释多是汉语在几千年流传过程中派生出的引申意,这显然不是《内经》作者的本意。《内经》成书于两千年前,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更接近于文字的本意,那么精和神的本意又是什么呢?在《说文解字》中对精的解释是:择也。而神的解释是: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两者合在一起是:选择引出万物的东西,即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意识活动。个人理解精的抉择功能来源于后天,而神的引出万物功能来源于先天。我们再来看看这样的解释是否符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现代医学证实人类的后天思维活动是靠大脑的支配,但不与生俱来,新生儿是没有这样的功能的,需要后天的培养训练;而心脏的自主跳动则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在未出世时它就开始了跳动,它是靠窦房结控制的,不会因为大脑下达停止的命令而停止,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先天的东西呢?(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不要误导中医学子,对中医古医籍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考试的标准答案却只能有一个,谁让我国是应试教育呢。)
  但既然精和神两者都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说明作者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研究了,他很可能将先天和后天的主宰分别交给了心和脑,因为如果没有心的先天作用,脑根本没有机会发挥后天的作用,所以把君主之官交给了心。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他并没有认识到其他的先天功能并非全由心所主,例如平滑肌的运动也无需神经系统的指挥,胃肠道的蠕动也是与生俱来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先天的东西来自于基因、DNA,在古代中医自然不会认识到这些,所以将这一功能交给了心。所以心未必能主神明,但脑无论如何也是主不了神明的,而心主思维意识活动则更是大错特错!在十六世纪西医彻底的否定了心主思维意识活动这一理论,与此同时许多中医也对此提出了质疑,但中医至今仍未能改正这一认识。《内经》作者如果泉下有知,不知道会有多么失望,他居然有这么多的后世子孙以偏盖全,以未必正确的理解来解释他的经典著作。那些中医专家们忠贞不渝地捍卫的“真理”,则完全可能是建立在错误的理解上的!这一结论不但没有科学依据,在中医临床方面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坚持这一观点只会增加人们对中医的误解,使人们认为中医不科学、知错不改、保守等等。此外还有诸如:经络、臧象等许多类似的内容将在后面的《中基篇》、《针灸篇》中加以详细介绍。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