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不做没开放就谢幕的花——《一个老记者的励志随笔》 精华

(下)

  
  围绕这个目标,你可以试试:
  
  一、每天写作一千字,像石匠那样把你头脑中的语句和思想刻在石墙上
  
  无论从事以什么为媒介的新闻传播,文字写作是最基本的。即使是信息量最大的“一图胜千文”的图片传播,也需要写文字说明。从有人类历史之初到现在的信息社会,文字信息一直都是信息传播的主流符号。在视频等符号逐渐增多的未来仍然会是这样,文字练好了,一个记者就成功了一半。作为职业记者,你至少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信息和你对信息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好比刑警不会察看蛛丝马迹,医生不会开处方,这个记者是做不好的。
  从你的帖子我可以看出,你们学校的语言文字基本训练还是不够的。比如文中有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有错别字,如“堪称”误为“勘称”之类。当然你文中的“那些理论条条框框基本(似该用“几乎”)都把同学们灌趴在桌上了”这一句是生动的。用“灌”和“趴”两个动词把师生双方一“灌”、一“趴”的动态和教条框框的效果写活了。如果真正当了记者,像以上这些最基本的文字处理,你每天都会遇到上百处。你要是处理不好,你在媒体工作会比在教室里听课还要苦闷,你在媒体里甚至会呆不下去,因为在工业化大生产的程序里,没有人会有时间和耐烦心去给你改作文。现在的一些新闻系学生中,大部分是很想当记者的,但是我听说他们每周还写不到一两千字,四年学习下来总共也不过几万字。才写几万字就可以成为像样的文字记者吗?这肯定是要打问号的,这好比只打过几十发子弹的士兵就要到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去打仗,老兵会为他们的性命担忧。我也真为我们的一些未来的记者担忧,因为记者是“吃文字饭的”,文字艰涩,这碗饭就很难吃了,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去写一千字以上,持之以恒,打通文字关。
  任何事情都是量变到质变,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写作主要是靠大脑和手,不是靠耳朵,不要以为我每天都听了课,任务就完成了。不写,你还是没完成。写什么不重要,写没写更重要,写主要是训练你的思维和文字表达。如果一个想当记者的人,又视写作这项最重要的基本功为畏途,那就应该想想傅雷先生的这句话了:“爱好艺术与从事艺术不宜混为一谈,长于理工者未必长于文史,反之亦然;选择不当,遗憾一生。若蔽于热情,以为既然热爱,必然成功,即难免误入歧途。”
  
  二、每天浏览五个新闻网站,像鲨鱼在海量信息中游泳,将千百条小鱼儿一口吞下
  
  既然记者工作的本质是信息采集,那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应该浸泡在新闻信息的海洋里,以前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这就是古代的信息采集者和文史学习者采集信息的圭臬。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只有多读书,多走路,直接采集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这一切都变得极为方便,特别是信息的获取,依赖于互联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要看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书,一秒钟时间就可以如愿。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也是分秒之间就可以从几千公里之外传到你的眼前,图文并茂,新闻与评论齐发,还有海量的背景链接。所以说互联网的新闻网站是新闻学子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任何权威的新闻教师在互联网面前都只是沧海一粟。
  古人有训:“观千剑而识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观“新闻千剑”的条件,经过大量的观看,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全球的新闻信息,经过认真的比较和感受,我们就可以判别新闻处理的优劣,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你对什么是新闻,怎么判断与选择新闻,就会有直接的认识和体会。一天浏览五个新闻网站实在不算多,最多花两个小时吧。试想一位剑客在一天当中,花两个小时去“观千剑”,实在也是最起码的吧。因为“剑”将是他立身、报国的依仗,他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上新闻网,和写作一样,也是从量变到质变,好比鲨鱼食小鱼,吃不到一定数量,不会变为自己身上的养分。
  比如频繁发生的台风和飓风的新闻,如果你真的把近日中国福建沿海的“龙王”台风的新闻,和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难的新闻从互联网上大量地采集了,不用谁去手把手地教你,以你现有的文化知识基础,足可以从中学到大量有用的东西。例如突发灾难损害,气象预警,政府救灾系统运作,灾害规避与防护,豆腐渣建筑的危害及成因,水利工程维护的失误,灾难中的人性与救助,媒体在灾难中的责任等等相关新闻,这些新闻的采集不能说对你今后当记者没用吧?要知道灾难新闻在任何国家的新闻报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每一个职业记者都是最严峻的考验。
  当你像一位身担报国重任,即将仗剑远行的剑客那样投入互联网新闻网站,去观重大新闻之“剑”时,你还会困惑地趴在课桌上昏昏欲睡吗?我想你作为一个胸怀当记者的宏愿的新闻学子,面对满目的灾难新闻,面对千百万人失去家园的苦难,应该足以点燃你心中的新闻激情吧?虽然你现在还不能投身其中去报道,就好像军校学生现在还不能上战场,但是你毕竟是未来的新闻战士啊,你应该热血奔涌,跃跃欲试吧?至少不应该觉得学新闻很无聊吧?更不该“好象都有些人现在决定以后不从事这一行业了。”在国家的需要面前,在人类的需要面前,在自己的愿望面前,在师长的期望面前,你们怎么可以仅仅因为课程枯燥,就采取新兵在没有听见枪声就逃离战场那样的行为呢?
  再举一个例子,新闻系学生,对于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影响巨大的传播现象,总会有所关心吧?例如湖南卫视搅动的超级女生等等传播风暴,不正是学习新闻与传播知识的大好机会吗?也是学习传媒经营的好机会。当然书本上可能没有,但是它在现实中正在轰轰烈烈地发生着。虽然是卫星电视的传播现象,但是在网络上的信息量更大。这些传播风暴当中所包含的新闻传播知识、理论,你们可能一年都学不完,一两本书也写不完。例如:为什么湖南卫视地处内陆省份,它的“娱乐中国”的路线却使它成了中国传媒的“超级娱乐明星”?超级女生利用卫星传播、网络传播、手机传播的优势,成功地动员了上亿观众参与到大众娱乐中来,形成了何等壮观的媒体传播现象,新闻报道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韩剧《大长今》为什么能够热播中国,热播华人文化圈?虽说文化无国界,但市场有业主,韩国文化为什么对中国文化形成了如此的挑战?青春励志剧给我们未来的新闻记者带来了什么?还有很多很多题目,都是和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有关系的,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上网搜索,去上网学习,去上网研究,难道我们还会打瞌睡吗?难道我们还会“专业课全班80多人最后只有20多个在听课”吗?不会吧?你说呢,段弦同学?
发新话题